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9章 大汉局势风起云涌(1/2)
时间飞逝,转瞬之间,已是建安二年初春(公元197年)
今年的春天,格外寒冷,甚至比刘协经历过的所有冬天都要冷。
但徐晃竟成功将他心心念念的常山赵子龙带了回来,这令他格外高兴,一时忘了寒冷,亲自出城接见赵子龙。
【子龙真一身是胆也】,【前方纵有前军,难当我赵云一人】,【血染征袍透甲红,当日谁敢与争风,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都是形容赵子龙的忠肝义胆、神勇非凡。
可以这样说,后世许多人都喜欢赵子龙,刘协也不例外,甚至为他长时间只负责刘备的护卫工作而感到可惜。
这样的猛将,当把他放在前线,斩将杀敌。
“草民赵云,拜见陛下!”
看着长得姿颜雄伟、英武不凡的赵云,刘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好一会方将他扶起。
“朕得赵云,宛若始皇得蒙恬,何愁振兴不了汉室,平定不了天下也!”
不仅成功招募到守孝已满、在家赋闲的赵云,刘协的领地内,也涌现出了许多年轻的人才。诸如贾逵、张既、杜畿、郝昭、马钧等等。
因此,短短半年的时间,刘协帐下便人才济济起来。
天下之智谋之勇武之士,竞相出世辅佐汉室和各地诸侯,加剧了东汉末年动乱、激烈的程度。
刘协知道,接下来的几年,大汉将大旱、蝗灾、瘟疫不断,所以必须要未雨绸缪。
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治理领地、整军备武、养精蓄锐。同时决定对盐铁进行调整,将盐铁经营权完全收归国有。
兵者,国之大事也;盐铁者,亦国之重事耳。
国有虎狼之师,方能威震四方;有钱粮储备,方能强军固国。
盐铁是重要的战略物质,也是暴力所在。同时也是敌对势力试图渗透、控制的地方。
领地内已经很稳定,其他诸事业已安排妥当,自有下面的人去执行。刘协决定对盐铁下手了,将采取恩威并施的手段。
“盐铁酒粮,国资也,陛下不可不察,可效仿管仲之策。”荀彧适时听出自己的看法。
刘协沉思后,道:“文若所言大善,正合朕意,朕欲迁侍中杨奇为朝廷大农令,伏德为大农丞,负责盐铁事宜,诸位以为如何?”
侍中杨奇出身弘农杨氏,乃太尉杨彪的族弟,德才兼备又多有建树,重点是跟随刘协的老臣。
刘协用此举拉拢杨氏家族,再好不过了。其必更加忠心耿耿为了大汉。
而伏德是皇后伏寿的大哥,皇亲国戚也,有他监管也合情合理。
众文武并无异议,高呼‘陛下英明’。
盐又分粗盐和精盐,百姓食用粗盐,只有富裕、豪门世家,方有精盐可享用。
刘协又从荀彧的口中得知,盐铁专营制度,最早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官山海》中曾言:盐与铁同行专卖。
后秦商鞅变法图强,控制山泽之利,也实行盐铁专卖。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铁,官府垄断经营,寓税于价,使得百姓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了他们的税。
“官海”即齐国政府明确规定食盐属于国有,但在生产上实行官督民产,规定百姓在特定时间、特定地域煮盐:最后齐国政府设置盐官,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官山”与此类似,国家把铁矿开采交给百姓承包,并根据产值按三七比例分取利润。
汉初开放民营,使经营盐铁的商人富比王侯,武帝时迫于财政压力和对商人“不助公家之急”的反感,在桑弘羊的主持下“笼盐铁”,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在产盐和产铁的地方,分设盐官和铁官进行管理。盐专卖采取在官府的监督下由盐民生产,官府定价收购,并由官府运输和销售。铁专卖采取官府统管铁矿采掘、钢铁冶炼、铁器铸造和销售等一切环节。
东汉时取消盐铁专卖,实行征税制。简单的横征暴敛容易激起民变,也会哄抬价格,“官山海”表面上并没有直接征税,不会引起人民的任何抱怨,达到“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是很高明的国家财政方式。
“一代贤相管仲的官山海之盐铁策,确实非常好!”刘协深以为然,决定并不实行盐铁征税制,而是采用“官山海”之策,实行盐铁专营专管。
而且,刘协直接掌握盐、铁等重要生存生产物资,有利于为军队为国家服务。
周所众知,盐是人人必须的生活食品,铁是制造武器装备、生产工具所必须的资源,一旦盐铁被私人或是敌对势力控制,就会犹如脖子被人掐住,后果非常严重。
虽然盐铁专营,也有一定不足之处,但是总体而言,利国利民。
众所周知,人可以三天不食粮,只喝水能活;却不能多日不进盐。将会四肢无力。百姓还好说,若是行军打仗,士兵缺少食盐,如何与敌交战厮杀。
盐又有海盐、井盐、矿盐、湖盐、土盐等,盐在华夏的源起,是非常早的。至于制盐之法,不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汉天子,从拒绝曹操勤王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