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商量2(1/2)
叶喜对村民逃税的做法不置可否,遭遇旱灾,政府没有采用补偿措施反而加大税收力度,生存更加艰难,这样情况下逃走也不是不能理解。上位决策者的事她不管,更让人在意的是余粮充足的村民为何会停滞在小石县这样不上不下的地方。
其他人也有同样的疑问。卫一沉声回答:“因为山匪。”
“这条贯通覃州、雍州、朝州的官道,自建成以来便是三州贸易往来的中心要道。几十年来吸引了不少山匪占山为王。大豐朝建立不足百年,接手时国库空虚,朝中形势不稳,又有前朝余孽从中作梗,边境常年战乱,内忧外患。近几年才将隐藏在民间的乱党清理完毕,去年中原地龙翻身,今年又南涝北旱。还没腾出手对付这些穷凶极恶的人。久而久之,山匪有恃无恐,更加猖獗。
那些村民原本住在雍州边界,离小石县不过九百里,加紧赶路不用半月天,慢些走不过二十天也该到了。
可以往只打劫往来商队或金银钱财的匪徒如今什么都抢,他们人多,途中打跑了几次小型匪团,士气大涨。导致遇到大山寨的掠夺时,没想着带点粮食银钱逃跑,而是硬拿些农具、木棍对抗。最后粮食、财物被洗劫一空,仅有五成左右的人逃出,不少女人还被抓回山寨。
最后一路找山鸡、田鼠、野菜、草根吃,慢慢悠悠花了一个月撑到了小石县。本以为小石县作为方圆四百里的大县,配有粮仓,县里开仓赈灾,他们也有一口吃的。结果边疆战事吃紧,仓中陈粮早已运往军中。因而县里原本的小户住民逃了不少。这些村民一来看到依然没粮。就集结同样穷途末路的难民,干起了抢劫路人的勾当。
只不过这在官府眼皮子底下,就算县令不怎么管。他们一般也不敢直接杀人,抢的多是路过的小队人马,县里的达官显贵、当差的捕头捕快等是不敢动手的。”
卫一叹了口气,感叹到:“当今圣上加税也是无奈之举,拖欠军饷已让诸多将军、将士不满,若是吃不饱,恐会动摇军心啊。”
叶喜不觉得他有多无奈的,加税可以理解,但赈灾的粮食万万不能动,这不是让天下文人学士戳脊梁骨的事吗?
既然有得罪百姓的决心了,贤君之类的名声肯定没了。那为啥不再狠一点,把在朝上的官员都得罪一遍。也不用来抄家之类大的,弄个好点的名号让他们捐钱捐粮,再煽风点火弄个光荣称号,勾起大臣们的胜负欲,让他们互相阴阳怪气斗一斗,多吐些出来。不就有钱有粮了吗?
说到底还是对权臣畏首畏尾,怕影响自己的位置。不然也不会几十年了财富没累积,国库还是空虚。叶喜想到书中多讲的是男女主情情爱爱,和配角的感情纠纷,几乎没有提到政治。但女主参加各种宴会,男主参加各种诗会,京城中热闹非凡的景象。
懂了,怕是这些酒楼、庄园、商铺、画舫都是臣子的私产,就没有国企。啧啧啧···洗钱也方便的很呐。
这么一想,皇帝倒是憋屈。
叶喜神游中,被祁穆的声音唤回。“如今迟迟未下雨,旱情没有丝毫缓解,那些山匪怕是变本加厉,大哥,我们要换哪一条路呢?”
“从小石县南门出发,不过百里,有一个岔口通往以前运粮专用的旧道。官道修好以后,沿途收粮、运输更为方便,道路宽敞利于车马前行。沿路休整补足的地方也多,渐渐的前线物资都走了新路,那老路自然萧条了不少。我五年前曾走过一次,沿途驿站、村庄甚少,没什么危险,就是进山可能遇到凶兽。
路程远些,大概一千八百里,我们架骡车一早一晚赶路,不超过二十天就能赶到朝州境内。我们也可以一路南下到达府城向雍州知府求助,再由兵马护送到达边境。可小石县通往府城的路上流民怕是会越来越多,同样凶险。”他没说的是,几天前刺杀主子的人还不清楚什么情况,当时四周一片混乱,眼看着打斗落了下风,祁穆受伤,他俩才铤而走险从山上绕路朝反方向走,走原路风险太大了,此时对方若是没有放弃,怕已经猜到他们向南逃了,靠着走不快的骡车南下,更加凶险。
卫二听了有些担心,思考着说:“以往大哥都是跟随官府或军队路过,会不会这道上其实暗藏凶险,只不过避开了大哥在的队伍呢?”
一时间气氛有些沉默,卫二说的很可能是事实,可这光景哪有万全之策,总不能留在小石县内,那些难民像不定时的炸弹一样,留下来怕是更加凶险。
最后祁穆一锤定音:“就按大哥说的走,我们人虽少,但大哥二哥功夫好,遇到不能抵御的危险扔下骡车逃跑也容易,粮食不用担心被抢走已是天大的好事,我们不用畏首畏尾的。”
卫二被点名有些不好意思,笑的傻乎乎,卫一也欣然点头。看来主子心神坚定,倒是他们在脱离大部队后慌了神,以往单独完成任务时顺手救人、赶路不在话下,如今带着主子倒是思虑过重了。谁知道下一刻发生什么,他们按主子的命令办事,保护好主子就成。
“那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叶喜结合卫一的话,想到北门外的难民,想必南门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签到逃荒,咸鱼努力当红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