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2章 换地而种(1/2)
“杨老弟,你还当真了?我看他们说的话,能有两成真就是好的。难道你看不出来,他们是口角春风,互相标榜。”丰安村村长轻蔑道……
杨村长知道安村长刚愎自用,但没想到会这么固执己见,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他能知道周家两小子去府城青云学院读书,固然是巧合之下知道的,既然能知道,肯定有着与王家屯有密切关系的亲朋好友,粮食高产的事更不应该没听说过?丰杨村比丰安村离王家屯更远呢。
年龄大的人老于世故,比年轻人有阅历经验,但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就不可理喻了。
杨文杰虽然在安村长面前是年轻,但他也不是头脑一热,关于粮食产量也是多方打听,证实过的。
周家能撒谎,王富贵能虚报产量,可亲眼见证,众目睽睽下可作不了假。
甚至王家屯还有的人觉得黄豆,玉米稀奇,几乎全程参与了大豆的捶打,筛捡。亲自用手把玉米粒从棒子上抠拨下来的。
这黄豆与玉米是村里人帮忙收的,一个人,两个人能说假话,不可能人人都那么自然的撒谎…
而且每个人各自说的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措辞不一,叙述不同,却殊途同归在感叹周家粮食的高产。话说回来,若是虚无缥缈的事,最迟明年这个时候就露馅了,撒这样的谎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事,就是周家能干,做为一村之长的王富贵也不会脑子不好使的参与进来。
这就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的事儿。
怎么丰安村长就这么…轴!
一路上,也不知道安村长到底是什么个心思,一直试图说服杨村长:周家,王富贵,都是沽名钓誉之人,不能听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杨村长试着把自己了解到的告诉安村长,安村长不耐烦一副:年轻人,少不经事,蒙昧无知……
杨村长见状,也不欲多说:你行,你年纪大,有说教的资格!
话不投机半句多,最终两人不欢而散。
谁能叫醒那个装睡的人呢?
因为冬小麦的种植期范围长,最佳九月底到十月中旬,再晚也不要超过立冬。当然,还要看当年的气温情况来决定。温度高于往年正常气温,晚些时候是可以播种半冬性品种小麦。
有些赶着最后节令播种的,或有事耽误的没及时收获的,还有家里田地多的人家高粱现在才杀完,整理出地来。
杨村长去洪森家的三亩地,菘菜已经绿油油的铺盖了一地,迎着旭阳,远远望来,绿意盎然,生机勃勃。
洪志森正在自家田里条沟播种野蒜。是他各村亲戚家给送过来的,大一些的野蒜说是送到周家做成了什么泡菜。小的留着自己种。
据洪志森说,达到收购标准,周家按八文钱一斤买下。而且周家大公子说,野蒜合理种植,水肥跟上,尤其是做好越冬管理……这不起的小东西亩产三百斤往上不在话下。
三百斤就不敢想象了,往上还能多多少?这一亩就能顶两亩的庄稼产量了。
野蒜看似在田间野径,这里一丛,那里一簇,搭眼就能瞧见。感觉田野里到处都是,当做为蔬菜种植时,才发觉寥寥可数。
洪志森最后也只攒了三四分地的野蒜鳞茎。至于落在地上的籽种,只能等明年长出来才能利用。
还有一些地块留出来说是可以移栽菘菜苗。
杨村长一看自己手中烟袋里的烟叶只剩一点渣渣了。低头看着脚下磕的一小堆的烟灰,哂然一笑。
这是自己平日两天的烟量,一早上就给吧嗒没了。家里的婆娘又要唠叨好几天了:“当吃还是当喝?一点火,一冒烟就没了?……”
就为了不白瞎这么多烟灰,我也得试试。就如洪志森讲的:又不是败不起,干嘛不赌一赌。种庄稼还有欠收的时候呢!
杨文杰这样想着,做为一村之长,难道还没有小子们有魄力了!
自家的地都已经种上小麦了。大儿子家好像还剩下两亩田刚整好。儿媳妇是个泼辣能干的,会过日子,会盘算…就是儿子不当家,这个没出息的!
嗨,也幸亏儿媳妇能管的住儿子,那小子被他娘、她奶奶惯的也是不成样了。
要不,让婆娘跟儿媳妇提提看?唉,这事得与婆娘费些口舌了,再使唤婆娘去说服儿媳妇,看样子我的烟袋包子一时半会儿鼓不起来喽……
不提杨村长的思绪百转翩跹。
等儿媳妇来与杨村长确认了一下,又去洪志森家的田地里看了看,请教了几回。最终从娘家凑了菘菜,萝卜,芜菁等种子勉强种了两亩。
杨村长与二儿子好好合计了一番。
二儿子的想法就是,即然这么想种蔬菜,就把自家种上的小麦扒拉了完事。
“可不能这样,糟蹋粮食会遭雷劈的。”杨村长连声制止。这话可说不得!
老一辈人以谷物为神,视粮食为生命。再说,种下的小麦种子,已经生根发芽,怎能践踏粮神的赐予!
知道自家老子脾气的二儿子无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梦回古代看我怎么生活》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