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7章(2/2)
面还长着不少青春痘,另一人方脸,浓眉,嘴唇略厚。
发现袁初冬进来后,两人同时起身。一番自我介绍,原来这两人跟袁初冬一样,都是刚入职的同事。酒糟鼻者名叫曾德万,入职七公司,方脸者名叫王风华,入职一公司。
而且这两人与袁初冬在招待所一住就是半年,一起看球、打球,一起上街、去酒吧、去女生如云的华师校园晃荡,结下了深厚情谊,产生了许多交集,这是后话。
接下来,袁初冬按部就班,一步一个脚印,先从文秘做起。在渐渐熟悉了公司的情况后,他开始在岗位上显得越来越从容,无论是撰写调研报告,还是草拟规章制度等,都做得有模有样。
加上他本身性格比较阳光,为人处事又比较低调,不长时间便得到了同事的认可,参加工作不到两月就通过竞选担任了公司团高官,同时兼任公司宣传干事。
九月初,根据四姑的设想,他在武汉一所高校报名参加了建筑类专业的选修,每周末上课。如果一切顺利,他将在三年内拿到第二个本科文凭。
报过名后,袁初冬递交了一份请假申请——大半年了他还没有回过家一次,父亲来信说家里一切均好,就是关节炎时不时会犯上一次,让人苦不堪言。
袁初冬知道这是父亲以前长年在河里打鱼留下的后遗症,去药店买了一些相关药物后便动身启程。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
截止目前,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已经出门打工去了,一般到春节时才能回来。儿时要好的玩伴,道军三兄弟仍然在广东,阿伟在扬州,阿勇和大嘴巴去了新疆建筑工地,曾建文在省城开设的餐厅生意还不错,李正良如愿在县广播站上班,袁俊文一直在做蔬菜生意。
没有出门打工的老一辈叔伯和婶婶们则保持着勤劳朴素的习惯,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打理得清清爽爽。大部分家庭的家境也开始变得殷实了起来,粮食自不用说,手里有时还能有几个改善生活的闲钱。稚童们三五成群,开心的玩乐着,偶尔去爷爷奶奶手里拿过零花钱,兴高采烈的跑向村头的副食店。
袁初冬感慨万千。
从儿时的体弱多病到调皮顽劣,从少年时的幡然醒悟到寒窗苦读,从高考的独木桥到大学四年的异地求学,从找工作的无奈到如今落户武汉,二十几年的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
时光是再也回不去了。
但操场山仍然像往常一样默默注视着坝原,红山顶那一抹红色依然鲜艳,尖山岭绵延向东连成一片,火神庙遥遥在望。
信步爬上操场山,袁初冬俯身拾起一块块风化的岩片,犹如捡起了童年的记忆。山脚下,溪水河波光粼粼,一群飞鸟振翅掠过,一弯渔船穿过阳新桥的拱洞蜿蜒而下。
举目远眺。
夕阳下,只见包耳朵山、红山顶以及尖山岭上,到处都是盛开的野花,映山红、木槿花、野菊花等等,黄的、红的、紫的、白的竞相绽放,将山峦装点得斑斓多姿。
秋风里,这些花儿或左右摇摆,或上下点头,仿佛在欢迎着袁初冬这位游子的短暂回归。
(完结,后附作者的话)
不想错过《坝上花开》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