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29章 建房子(1/2)
回到棣州,见到了何书记和郝总他们,他们都拿着这张价值二百多万的纸片,心里充满了不安,能挣钱吗?
沈玉堂理解他们的心情,让他们多关注报纸、电视、收音机上面的股市信息就行。
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才从过年的氛围中走了出来,停止了走亲访友,喝酒聚会,正式收心干正事。
进入3月份,县两会召开,沈玉堂以县人民代表身份出席了会议。各部门都做了工作报告,最后会议表决通过了1990年的工作重点,发展肉鸡养殖业和深化企业改革。
两会期间,股市传来好消息,深发展股票拆细,一股拆成20股并赠送12股,也就是原来的每股变成了32股,等于沈玉堂从原来的二万五千股,变成了八十万股,并且公布了20%的年分红。这一举措,极大的刺激了股市,人们纷纷携带资金涌向深市,证券营业部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有媒体报道,某村全村老少,派村长用蛇皮袋扛着全村凑来的钱,来深市炒股。港澳台的资金也悄然介入,就连普陀山的僧人,也筹集了二十多万来炒股。
股票大涨,深发展每股达到11元,也就是沈玉堂手中的股票已经值880万,涨了四倍多。
何书记和郝总他们看到了这个消息,这才把心放到肚子里,原来股票这么赚钱,没任何生意能有如此暴利。
催促沈玉堂,去深市把股票卖掉。
沈玉堂神秘一笑:“还会涨,不着急,再等几个月。”
“还会涨?那得赚多少钱啊?!”嘴上兴奋着,心里佩服着,他说怎样就怎样吧!
第一批合同鸡已经出栏,冷藏厂把鸡收回,结算出来,每户纯利润五千多块钱。
这下可乐坏了养鸡户,真是能赚那么多钱!去掉清扫、消毒时间,每年能养六七批鸡,能挣三四万块钱,当年就可以把贷款还清,以后全是纯利润,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那些没建大棚的人都眼红了,纷纷托关系,哭着喊着要养鸡。但哪有那么容易,第二批贷款还在酝酿中,再说能贷了,也要考察有没有这个能力,才能确定。
天气逐渐转暖,虽然还有点冻,但可以先拆房子、整场地了。沈玉堂通过郝总,找了个建筑队。
建筑队队长姓杜,挂靠在县建筑公司,手下有几十号人,在建筑公司有办公室,平时就在县里各单位建房子,搞装修。曾经给肉鸡公司建过厂房、办公室。人比较实在,活干的也认真,不像其他的队长,靠拉关系,偷工减料来赚黑心钱。
这天,沈玉堂把杜队长约到办公室。
“杜队长,我想在老家建个四合院,是拆旧建新,包括装修、水电暖和院内布置,连工带料,能做吗?”
“能,沈总,我们就是干这个的,你们村边上的鸡场,大部分房子就是我们建的,还有一些单位的办公楼我们也建过。你说的这种民房比较简单,只要设计好图纸,用料实在就行,没多大的技术含量。我们干活你放心,赚应该赚的钱,亏心的事不干。”
杜队长来之前也了解过沈玉堂,知道是一个干实业的老板,所以说的话比较直接。不像有些单位的领导,还得小心翼翼看着脸色,揣摩领导的真实想法,是想拿点还是吃点。
沈玉堂看杜队长说的比较实在,基本认可这个人还行。
“杜队长,既然你这么说了,我也给你交个底,这是我老家自己的房子,工程量不大,你可能赚不到多少钱。只要你这次活干的实在,以后会有干不完的活,赚不完的钱。”
这话沈玉堂可不是画大饼,以后扩大生产规模,搞房地产开发,都是大工程,只要他肯听话,不介意带他一把。
“行,沈总,你就看实际行动吧。咱们要去一趟现场,把场地数据测量一下,你的要求记录一下,回来找人设计图纸,搞出预算,然后签合同。你看咱们怎么去?我是骑摩托来的。”
“这些吧,我去借辆车,拉着你一起去,你需要带东西吗?”
看来得买辆车了,没车办点事真麻烦,不是骑沈玉路的摩托,就是骑自行车,或找郝总借车。
“那更好了,我骑着摩托车回公司,你带车拐个弯,接着我和施工员,带着测量工具就行。”
沈玉堂找郝总借了他的座驾212,接着杜队长和施工员,回到了沈家村。
刚一进村,一些村民见是沈玉堂,都围了上来。
“堂子,还能不能建棚养鸡了,我也想养鸡!”
“养鸡真赚钱啊,咱村的鸡卖了,每户都赚了五千块钱。”
“种地一年也就赚二千多块钱,养鸡不到俩月就赚那么多,真眼热啊!”
“叔叔大爷们,过段时间还有一批贷款,你们先去找坤叔报名,不过要先考察,条件不符合可不行!”
“你放心,堂子,真要是养上鸡,我不怕吃苦受累,只要能赚钱,我就长在大棚里了。”
“好了,我带人去看看场地,过几天要盖房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1989:从炸鸡排开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