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7章 探花(1/2)
陆逸偷偷抬起头看了成化帝,嗯,果然是一个白白的大胖子,满脸络腮胡须,不怒自威的样子。
嗯?好像大胖子也在看他,陆逸赶忙低下了头。
听说正月,万贵妃生下皇长子,宪宗大喜,立即进封其为贵妃,又派使者四处祷告山川诸神。
“朕问帝王之政与帝王之心!”
简单地说是,帝王执政时,需要在什么地方多费心思。
臣对:“臣闻帝王之临驭宇内也,必有经理之实际政……有以臻郅之理。”
我听说皇帝想统御天下,必定要干实事,行实政,这样才能让百姓们臣服,帝王要以身作则,这样才起到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实政陈,则臣下有所禀受,黎氓有所法程……而治本固。
政策落到实处,法律订立得严密,百姓才有所遵守,臣僚才不会越规,即使天子不出朝堂,政令也会得到积极的贯彻,德政也会遍布天下。
恭惟皇帝陛下,毓聪明睿智之资……固可以六五帝、四三王、陋汉以下矣。
皇帝陛下您太厉害了,不仅聪明,而且圣德,什么三皇五帝,都没有我朝的成化皇帝贤明。
治国办法和治国思想确定之后,全国上下的大小官吏都要自觉维护和推行,不能有丝毫懈怠和麻痹。如果大家都能自觉这样做,人们所盼望的和谐兴旺的社会局面不仅会到来,而且能超过以前历代最兴盛的时期。
我今天有幸身处离朝廷咫尺之地,得以畅所欲言而无所顾忌,哪敢不披肝沥胆以献给皇上!
洋洋洒洒2500字,陆逸提了十个建议给皇帝。
从辰时开始,高高在上的皇帝通常待上一个多时辰便会离开,等陆逸写完后,皇帝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开了。
内阁大学士有时也会中途离开,留下一干执事官立于大殿两侧监考。一般到正午后,便陆续有考生交卷离开,一直到日暮西山,便会强制收卷,考生的答题至此结束。
陆逸检查了一下卷子没有什么问题,时间也差不多了,已经有不少人交卷离开,便交了卷离开奉天殿。
在奉天门门口礼部官员告诉他们,三月三日卯时赶到大明门,参加传胪大典,绝不能够迟到。
陆逸回了客栈,倒也没多大感觉了,殿试是不会黜落的情况发生的,今后是会被发放到各地当官,或者进翰林院继续深造,各自听天命吧。
三月一日晚,文华殿灯火通明,受卷官将收上来的三百四十一份考卷交给弥封官,弥封官盖上弥封关防印送掌卷官,由于时间匆忙,殿试墨卷不须誊录成朱卷,直接送到东阁读卷官处,等待二日早上读卷。
由于没有眷录,读卷官若有遇到自己熟悉的字迹且赏识时,这位考生可以说便是比其他考生多了点优势。
三月二卯时,十七位读卷官入东阁开始评审试卷。由于阅卷时间只有一日,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对每篇殿试文章一一评头论足,分出高低好坏,实在是强人所难,更何况这些贡士皆是通过了严厉的会试筛选,其自身水平相差其实不算太远,因此,殿试阅卷往往存在着许多无奈的“潜规则”。
读卷官的工作是将试卷分成三等,即一、二、三甲,关键是定出送皇帝“钦定”的前十几名,尤其是前三名。
受卷官往往会先把会试前十的试卷挑出来,先进一步提前呈交给阁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甲前三名往往便是在这十份试卷中产生,其他的七份也会占据二甲的前几名。
李贤、陈文、彭时、刘定之同为成化二年内阁辅臣。
读卷官王翱拿出了程敏政的卷子:“此卷书法精美,切实要害,应该取第一!”
此话一出大家心知肚明,程敏政是李贤的女婿,王翱此举未免没有讨好李贤的嫌疑。
李贤看了一眼王翱拿着另外一份卷子说:“这篇卷子直斥时弊,用词犀利,短短三个时辰写出一份万字答卷,应取第一!”
李贤乃是首辅,德高望重他一说话当然无人反驳。
王翱又说:“阁老所言甚是,不过这份试卷也应为第二!”
李贤点了点头,没有反驳。
“诸位,还有一份没有确定,诸公请畅所欲言。”
同为辅臣的刘定之拿出陆逸的试卷:“此卷才华横溢,尺度拿捏到位,用词非常巧妙,可为第三。”
“不可也,我看此卷尽是阿谀逢迎之词,全文空洞无味,怎可取第三!”王翱反对道。
刘定之还欲再言陈文在其耳边一句:“刘大人忘了万贵妃籍贯了吗?”
是也,陆逸和万贵妃是同一籍贯,都是诸城县人,诸臣不喜万贵妃自然不想录陆逸为第三。
刘定之听了这话也不在言,众人很快就拍定了第三名,陆简。
前三均为南方人,虽说一甲的第一名到第三名是由皇帝钦定的,但那是在内阁递交上来的试卷的基础上评定,万一在评卷中,内阁认为你的试卷没资格递呈到皇帝面前,那么就算你写得再好也无用。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探花郎:陛下我真不是曹贼啊》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