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百零一章 兴办教育(1/2)
徐光启与赵云坐在船上,百无聊赖地看向窗外。
自从年初时,二人登上葡萄牙的海船,离开大明,到现在已经过去将近一年。
徐光启叹气道:“我早听汤若望说过,欧罗巴路途遥远,没想到竟然远到这种地步。”
这时,佩德罗从船舱中走出,笑着说道:“徐大人,咱们已经到了阿尔金,顶多再有一个月,就可以到我们葡萄牙了。”
“对了,徐大人,听说你们明国人过春节的时候要吃饺子,我特意让厨子给你们做了一碗。”
徐光启一脸无语:“我是松江府人,本地倒没有这习俗。”
佩德罗听完,一拍脑袋。他在大明也算走南闯北,知道南北风俗不同。
佩德罗叹气道:“大明确实地域广大,虽为一国,但内部各地差异,倒是比我们欧罗巴各国之间的差异,倒还大一些。”
徐光启轻轻点头。
这一路上,他已经听佩德罗大概讲了讲欧洲局势。
这时,赵云走了过来:“徐大人,现在算一算时间,大明那边应当已经是元旦了。”
古人很早就知道时差这事情,尤其是蒙古之时,地盘极大。
相隔极其遥远的两地,同时观察日食月食,当地时间竟然不同。
于是元代天文学家就发明了“里差”一说,来指代时差。
赵云和徐光启向着东方遥遥下拜。
佩德罗在一旁看着,心中只是兴奋。
过去几年,在他的带领下,葡萄牙在大明的贸易份额节节升高,里斯本的老爷们都看好他。
这一次,他再把大明的使者带回欧洲,赏赐一定更为丰厚。
几万里之外的大明,朱由检还不知道他派往欧洲的使者,马上就要到达目的地。
从元旦朝会过后,他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废漕的影响十分深远,并不局限于那百万漕工。
大运河已经存在上千年,在运河两岸,早已形成了特定的生态。
如果说江南百姓是生产者,每年落到漕工手里的上百万石粮食和几千万两银子,是他们的贡赋。
那么漕工也只是个消费者,运河两岸的数百万百姓,则是分解者。
这么一个生态系统被打破之后,影响快速扩散。
萧何拿着一摞奏折,找到朱由检。
“陛下,这是过去一个月,两淮各地呈递的折子。”
朱由检一摆手:“你直接说说内容吧,我没时间细看。”
萧何苦笑:“陛下,折子上还能说什么,不就是诉苦。”
百万漕工趴在江南百姓身上吸血,但这百万消费者,也养活了运河两岸的百姓以及官府。
萧何道:“尤其是各地的童生和秀才,闹得最欢。”
运河上的灰色收入极多,所以各地的读书人,便借着自己身份的优势,从灰色收入里分肥。
现在漕运都没了,灰色收入自然也没了,这些读书人的收入也跟着一落千丈。
朱由检抬起头,淡淡道:“魏藻德给朕的折子上,已经提过此事,各地的刁衿劣监一向喜欢无事生非,现在要闹,朝廷也不必管他。”
萧何迟疑片刻,继续问道:“陛下,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好?”
如果只是秀才和童生自己受了损失,他们再怎么闹,也是不用怕的。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但现在运河沿岸的百姓,收入也跟着降低,要是秀才们煽动百姓,这麻烦可就大了。
虽然百姓即便闹事,也闹不过大明的正规军队。
但场面上也不好看。
朱由检沉默一阵,摇头叹气:“废漕改海,明明是利国利民,怎么麻烦事这么多。”
萧何也跟着叹气:“陛下,大明毕竟开国二百余年,积弊丛生,牵一发而动全身。您能把事情办成已经实属不易,事后有些麻烦,倒也算正常。”
朱由检轻轻点头,然后说道:“算了,朕就给那些秀才和童生谋条生路。”
“漕工下南洋,没办法一蹴而就,只能一批批地南下。”
“在这个过程中,由朝廷出钱,雇佣这些读书人,教那些漕工认识一些文字。”
萧何听完,连忙竖起大拇指。
“陛下真是高瞻远瞩啊,漕工到南洋之后,难免和当地土着混居,时间一长,说不定就会忘了自己是华夏之人。”
“陛下提前派儒生教育他们,让他们读书识字,这样一来,就不容易被当地人同化了。”
朱由检听完,不置可否。
他知道萧何这是在拍马屁,自古以来只有先进同化落后,哪里有落后同化先进的道理。
漕工到了南洋之后,也只会是当地土着羡慕中华风土,绝不会反过来。
但萧何的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
朱由检沉思起来。
这些漕工,甚至包括以后下南洋的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我的万界打工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