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断刺 > 第6章 千里求学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章 千里求学(1/1)

目录
好书推荐:

火车一路南下,可窗外的景象始终没什么变化,哪里都是大雪封天,冰冻三尺。

吴底坐在三等车厢的木条椅上,看着几名身穿黑色立领制服的学生托举行囊,拥挤在攒动的旅客中,不禁想起离营前,顾鑫和戴克勤送别自己的样子。

营门前的大杨树下,三个年纪相仿的少年一一拥别。

“到了奉天,给我们写信!诶?你能见到张少帅吗?听说他特有风度!最好能寄张合影回来!”戴克勤喋喋不休的说个没完,清澈的眼眸中满是向往。

吴底哑然失笑,点头允诺。

顾鑫拍了下戴克勤的寸头,鄙夷地说道:“竟说些没用的!”

又注视着吴底,恳切地说:“日后飞黄腾达,可别忘了我们兄弟啊!老话咋说的?狗富贵,猪相望...”

戴克勤白了眼仰面寻思的顾鑫,“啥乱七八糟的。那叫苟富贵,勿相忘!活该你读学堂的时候总被先生罚!”

顾鑫满不在乎的挠挠头,“嗐!差不多,差不多。总之,升官发财了想着咱点!行了,上路吧!”

吴底挺身立正,微笑着朝二人敬了个军礼。两位少年眨着泛红的双眼,以礼回敬,目送他登上卡车,绝尘而去。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

火车日夜疾驰,过山过水,整整两天一夜才缓缓开进奉天总站。

和偏远北疆的老家小站相比,这座灯火辉煌的车站犹如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吴底对今后的人生满怀期待。

绿色铁瓦顶铺就的高耸车站,规模宏大。据说是张作霖耗费2000万银元,历时三年才建造完成。可惜,在皇姑屯被炸身亡的他,没能亲眼见到这个得意之作。

一下车,盛京城的似锦繁华立时驱散了吴底的惺忪倦意。他呼出一团哈气,拎起父亲原本为其到实业学校读书准备的牛皮行李箱,拦了辆黄包车,往东北讲武堂赶去。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盛京将军赵尔巽创办奉天讲武堂。1919年,出任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重设讲武堂,定名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随着海陆空各教育机关的并入,1928年,张学良将其改为东北讲武堂,亲自担任监督。东北讲武堂与云南讲武堂、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并称中国四大军事学校,兴盛一时。

寒风渐起,黄包车夫顶着席卷而起的沙砾,穿街走巷。快到东大营时,几辆满载士兵的卡车从身旁疾驰而过。

虽然只有一瞬,但吴底看得真切,那些士兵头戴钢盔,穿着黄绿色的毛料军装,腰间缠着子弹袋,手持三八大盖(即有坂38式步枪),加装在枪口的刺刀闪出道道寒光,车身上的太阳旗格外醒目。

自日俄战争中,日本从俄国手中攫取关东州(俄国将山海关以东的旅大租借地称为“关东州”)3264平方公里土地和中东铁路以来,陆续向东北屯兵一万五千人,像这般在中国土地上肆意穿行的场面早已屡见不鲜了。

黄包车在一排灰白围墙前停下,门前荷枪实弹的守卫让车夫不敢前行。吴底跳下车,驻足凝望,西洋风格的曲线拱门上,白底黑字镶刻着“东北讲武堂”。他拾级而上,迈进了这座东北的军中殿堂,也按下了他命运之轮的加速键。

东北讲武堂原本只招收东北军团级以下军官,后在教官郭松龄的建议下放宽至18至24岁的中学毕业生。因此,不足二八之龄,身材瘦小的吴底,在校场上显得十分惹眼。

一个方脸大耳、戴副圆框眼镜的高个青年,一眼便瞧见了在人群中左右逡巡的吴底。他大步走来,低沉地问道:“你是新生?”

吴底晃过神,看着比他高出一头、三十多岁模样的中山装男人,预感是个大官。即刻放下手中行李,立正敬礼,“学生吴底,前来报道!”

“你多大了?”男人俯视吴底,纳闷的问。

“报告长官!学生十五岁!”吴底声音清脆,却洪亮有劲。

“十五岁?我们这里学员年龄至少要十八岁,谁把你招进来的?”男人声音顿时变得严厉。

吴底不作回答,而是低下身子,打开行李箱,拿出那封马占山给他的推荐信,交给男人。

信封上“汉卿兄启”几个字让男人登时睁大双瞳,思忖半分,让吴底跟随自己向一幢独立砖房走去。

吴底在墙边苦等良久,板正站立的双腿已有些酸痛,见持信入内的男人还不出来,便挪着碎步蹭到门前,踮起脚尖,朝内窥去。

只见一个身姿伟岸的青年将官正和男人说着什么,那张英气逼人的脸庞他似乎在老家的报纸上见过。

啊!他就是张少帅!正痴迷着,背后忽传一声大喝。

“喂!干什么呢!”

不想错过《断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