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章 失之交臂(1/1)
窗外的雨水打在茶棚上嗒嗒作响,玻璃罩里的灯芯摇曳不定,茫然无措的中年夫妇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把事情原委说给吴底。
今天早上,沿街的商户陆续出摊,何熙影刚支起阁楼的支摘窗,就瞧见一辆汽车从远处驶来。
多年的对敌工作经验,让她一眼认出那是清乡司令部配备的德国福特卡车(由美国福特公司德国科隆工厂生产,中国军队曾大量采购),椭圆形的前脸极为醒目。
她马上意识到要发生什么,来不及思考是自己暴露了还是有人叛变,立即搬出所有涉党文件迅速焚毁。
就在这时,楼下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何熙影警觉地朝后门瞥去,暗道不妙,自己恐怕被包围了。
她拿出粘在床下的驳壳枪,悄声下楼,对在厨房独自吃饭的四岁儿子比了个“嘘”的手势。掩到门后,轻声问道:“谁啊?”
“小何,是我。你在家呀?我刚炸好的葱油粑粑,给你和细伢子尝尝!”
听见后街茶棚周大嫂的声音,何熙影放下心来,但仍只是谨慎地开了个小缝,左右顾盼,确认没有他人,才将对方迎了进来。
“小何,你搞么子咯?这么久才开门。”
周大嫂将一盘金黄的葱油粑粑端到小男孩面前,抚摸着小脑袋瓜,喜欢个不停。
车轮摩擦地面的声音越来越清晰,何熙影看着平易近人的周大嫂,决定赌上一把。
她匆匆上楼,取下一把油纸伞,拉过儿子的手,对周大嫂说:“嫂子,我要去趟乡下,孩子你帮我照看几天。”说着,将伞和孩子一并塞给对方,匆匆将他们推出了门。
不明就里的周大嫂有些愕然,牵着小男孩的手,疑惑地看着何熙影关上后门。
何熙影倚在门内,盈盈泪水不受控制的扑簌落下,在粗布衣领上晕染开来,像几朵不复盛开的曼珠沙华。
后面的事,吴底都知道了。
从刚才的赘述中,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关键信息,那把油纸伞。她为什么要在生死关头交给邻居一把伞呢?
吴底忙向周大嫂追问:“那把伞呢?给我看看。”
周大嫂示意男人取来立在簸箕旁的油纸伞。
伞很旧,边缘处已破了小洞,吴底站起身向前一推,将伞撑开。蓦然发现,在雨伞内壁贴着一张泛黄的信笺,他小心地将纸揭下,凑近油灯定睛一看,不禁骇然。
信笺上用墨笔从右至左记录了十几个人的姓名、年龄、籍贯、临时住址,题头上写着“长沙河东学运区委委员名录”。
这是一份共产党员的花名册!
拿着这份薄如蝉翼却重若千斤的花名册,吴底百感交集,焦虑、恐慌、责任感一齐涌上心头。他深知,这份名单一旦为国民政府所获,必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五年前“马日事变”发生后,他就听过国民党的狠绝,据传当时有万名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荼毒。眼下的局势比之当时更甚,国军连续围剿,已将红军逼入川陕,大有置之死地的态势。
不管这件事和他有无关系,他都不能坐视不管。抛开救国路线与方式的分歧,单就人命关天这一点,他也该责无旁贷的将名单和孩子交给共产党。
吴底让中年夫妇带着小男孩到乡下暂避,并将身上仅有的几块大洋留给他们,自己则带着名单返回学校。
他首先想到的求助对象就是陈晗,其《新语报》宣传马列主义良久,一定和共产党学运组织有交集。
然而,吴底一回学校,就听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
陈晗和陈淑仪全都不见了!
有人说他们转学了,但没人知道转去哪里。他难以置信地跑到陈晗和陈淑仪的宿舍,他们的日常用品还在,就是不见人影。
此时,夜已深,他找到值班的国文老师柳仲谦,对方也只是摇摇头。
吴底怅然失意地走在校园里,任萧瑟秋风灌进衣领,走着走着便来到了那颗粗壮的香樟树下。
一两片叶子如同舞倦了的蝴蝶无力落下,凄冷的月光照过来,将树下的吴底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中。
就在这,白天他还敷衍地答应着陈淑仪,明天给她买德园包子。可短短半日,就再也不见。有时候,一次不经意的擦肩,可能就是永恒。
夜色渐沉,此刻的吴底像一叶没了方向的扁舟,在看不见的怒海狂涛中,无奈地等待暴风雨的来临。
不想错过《断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