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31(1/1)
得到了维特的肯定。
“是的,殿下。”
第十八章,波罗的海农民的现在
在维特的记忆中,皇太子尼古拉一向是一位有良好教养的青年,但也仅此而已。
皇太子从小在一个受到严格庇护的环境下长大,在其父母身边,在皇亲国戚组成的一个大家族中,在一大群忠心耿耿的仆从和教师的环伺下长大。
这部分是由于民粹分子的恐怖刺杀造成他的祖父亚历山大二世死亡的结果。
成人后的他也很少表现出反抗性或独立性,缺乏自身决策的能力,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皇太子不仅自己缺乏宏观思想,而且不能忍受自己身边存在这样的人。他喜欢的伙伴主要标准是缺乏思想和原则性:某个人的活动越具有原则性,皇太子与之分离的速度越快。
更为糟糕的是,皇太子还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宿命论观点,认为命运不可抗拒。
归根结底,在维特看来,像俄国这样独裁专制的社会里,统治中枢者的个人素质对国家走向特别是国家衰败的影响力是无比巨大的。
“……所以说,波罗的海农民的情况在我祖父的农业改革后得到了改善,这才是如今波罗的海三省农业情况好转的原因。”
看到握着好几份档案不断翻动,边写边记的尼古拉,维特认为自己的印象可能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验证了。
尽管尼古拉依旧和善仁慈、教养不俗但不谙世故,可他的主观意志似乎远没有他的家庭教师波别多诺斯采夫所言的缺乏“整体思考”。
“这些是国有资产部对波罗的海三省农民直接干涉的行政措施细则。”
维特把自己手头的摘要工作转交给了尼古拉,后者接过来审阅之后大体可以分为四种手段:废除强迫劳役、减轻体罚、改革农民自治机构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最重要的是第四点,当时国有资产部的大臣泽列诺依认为,允许农以低价赎回土地可以使农民土地所有者的处境得到极大改善。”
维特把自己的理解全都告诉了尼古拉,让皇太子频频点头。
“所以农村问题最后不还是土地问题吗?”
“……的确如此。”维特张嘴之后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个问题在他看来有点‘危险’了,“但尼古拉殿下,这只是波罗的海三省的情况,我们如果要得到俄国农村的处理办法,需要更多更俄国地方的了解。”
“既然如此,我们去实地考察的任务也该提上日程了,在政府档案中翻阅故纸堆让我腰酸背痛。”
“是的,殿下。”
实际情况跟尼古拉所掌握的资料并无出入。
波罗的海德意志贵族们在丧失了自治特权保护下的诸多行政、司法和执法权力之后,他们的大庄园地产已经走向了衰败。
地主对农民的超经济剥削来源于对人身自由的控制、土地的占有、行政司法执法等权力的保护,这些特权都在亚历山大二世主导的改革政策中遭到了打击而消亡。
因此地主大庄园从经济角度上说,已经变得不怎么赚钱了。
所以波罗的海的地主们纷纷出售土地,而越来越多的农民则通过买卖、租用和分配获得了大量土地,波罗的海三省普遍建立了类似西欧的个人土地私有制。
尼古拉率领的考察团在送别了埃德加一行人后也坐着火车从里加市南下,沿途考察了利沃尼亚省的几个县之后来到了库尔兰省。
第三次瓜分波兰之后,于库尔兰公国的基础上建立的库尔兰省位于后世拉脱维亚的西部。
库尔兰省目前的省长德米特里·谢尔盖维奇·西皮亚金特意等待在首府叶尔加瓦的火车站。
“波罗的海地区的历史氛围与俄国大相径庭。”听闻皇太子尼古拉此行的目的之后,西皮亚金对尼古拉说道,“这里没有俄国村社,土地都以家庭单位私有,没有集体土地的传统。”
尼古拉听闻之后点头,他还注意到西皮亚金的身边大多也都是来自俄罗斯的官员。
在此之后,依照俄国的传统,叶尔加瓦市也为皇太子的到来举行了一次颇为尽心的欢迎仪式。
这里的建筑风格同里加类似,同样是传统印象中欧洲小城镇的风格。
在叶尔加瓦停留一天之后,尼古拉又在首府周边的几个县农村中兜兜转转,这里农民的生活条件远比尼古拉猜想得要好上不少。
跟利沃尼亚省的农民类似,库尔兰省的农民普遍拥有足够一整个家庭消费谷物的土地还有余,因为土地都是家庭私有,因此生产积极性很高。
农户中拥有四匹以上马匹耕作的农民占所有农民的比例不少,他们大多及时跟进了西欧先进的农艺技术,使用的农具也多是铸铁的,远比还在使用木犁的俄国同行要好。
“这里的农民远比俄罗斯的农民更具有活力,他们的经济条件可以抵
不想错过《我在沙俄当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