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36(1/1)
但对俄罗斯帝国、俄国的政府、沙皇来说,村社同样也是压榨农民血汗的一件工具。
复杂的两面性让尼古拉无法直接判断村社到底是好是坏,他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俄国的村社制度,所以直到尼古拉离开老伊万所处的村社时,他依旧处于若有所思的沉默中。
第二十二章,达成共识
“你们觉得村社如何?”
尼古拉坐在摇摇晃晃的敞篷马车中,县城之间的道路很少有精心维护的,大多是夯实的土路。
“村社塑造了俄罗斯民族的精神世界。”
回应皇太子发问的是一名来自当地县政府跟随尼古拉的县城办公室官吏,他戴着小圆眼镜梳着中分的发行,一副知识分子的行头,从他的语气中可以品味到对村社的推崇心态。
“你呢?”
尼古拉转向另一边,让另外一名来自明斯克省地方自治机构的代表受宠若惊。
“我认为村社并非没有可取之处,村社的精神和原则依旧是俄国人民的特点。”
这几位地方上的行政官僚所谈及的是村社承担的社会职能。
村社除了是个农业生产和税收单位之外,还是基层的最小行政单位,起到了调节农民家庭纠纷;核准缔结婚约、离异和分家等适宜;监督财产继承,这一类的民事活动。
像老伊万这样的家族长老还承担了村社中的司法、代表职能,可以在村社中受理民事案件或者刑事案件,当然,这些农民并不懂成文法,更多依靠的是约定俗成的习惯法。
养老、医疗、文化教育、娱乐节日和宗教活动,这些也全部都由村社承担。
因此地方上的官吏所言村社是农民的全部世界并无不对。
可这些话语还是让尼古拉摇摇头,他可以理解俄国人对这种集体公社的眷恋,但这种民意只能阻碍到真正可以改善俄国农业的方法。
“在如今的税收压力下,村社中的农民无法承担更多的经济职责,他们会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
这并非是尼古拉高瞻远瞩的先见之明,而是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
尽管财政大臣维什涅格拉茨基的位置摇摇欲坠,但换人不等于政府的政策将会有180°的大转变,甚至依照很有可能成为新一任财政大臣的维特的快速工业化设想,对农村的征税只会加大力度。
俄国农民的好日子看起来还在后头呢!
所以尼古拉对村社没有什么正面的看法,尽管他也认为村社承担了许多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救济职能,但如果税收负担过于沉重的话,那么村社的这些微不足道的优势也无法体现出来。
现在是1892年,不是1492年,一个国家的工业能力才能决定是否能够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维多利亚时代生存下去,因此不能承担工业化的制度必然将被改变。
这是尼古拉之所以在农村考察的最重要原因。
那么或者干脆强制集体化?
尼古拉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如果要他自己一个人拿出来一整套集体化农业来支持工业化的方案显然是天方夜谭,因此他还需要进一步考察俄国村社的种种。
正当尼古拉陷于对俄国农业的未来道路而思考的时候,经过斯托雷平启发之后也有所触动的维特正在明斯克省税务局了解农民们的税收情况。
俄国的省税务局只能算是一个行政机关,它不负责征收税款,他们只是将税款存放在其管辖区内的省级国库中。
具体的征税工作和欠税追缴因为俄国内务部警察的臭名昭著而饱受诟病,其实据维特了解,早在1880年代,上一任财政大臣本格便有意改革税务部门。
但以俄罗斯帝国政府的行政效率,这项提案从提出到论证、修改和最后的审核通过就花了好几年时间。
税务检查部门对待农民远比内务部警察直接上门没收财产要温和得多,但面对农民大量欠税欠缴的现状也无可奈何,归根结底农民没有经济能力缴税。
“从明斯克省的农民生产和生活状况来看,大约有一半的农民无法足额缴纳税款,能够足额缴纳税款的农民大部分来自西部和西南部地区。”
省税务局的官僚这样对维特汇报说。
“那些地方都是采取西欧式的按户所有土地制度……”
维特的话语意有所指。
斯托雷平对富农的推崇不无道理,这让维特对村社的看法也有所动摇了,因为他发现由村社占主体的农村经济将无法支持财政部的税收政策。
但具体要怎么改?
此时此刻,尼古拉和维特二人都不约而同产生了关于变革的朦胧设想。
“从我在明斯克省税务局的了解,俄罗斯帝国这台机器正面临燃料不足的问题。”
等到皇太子尼古拉结束两天在乡村的考察之后,汇合的一行人中,维特主动私下找到了尼古拉告知他的想
不想错过《我在沙俄当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