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分卷阅读50(1/2)
彼得堡。
第三十三章,圣彼得堡的暗流
一百年过去了年轻的城,
成了北国的明珠和奇迹。
从幽暗的树林从沼泽中,
它把灿烂的傲岸的头高耸。
涅瓦河披上大理石的外衣,
高大的桥梁横跨过水波。
而在这年轻的都城旁边,
古老的莫斯科日趋暗淡。
有如寡居的太后站在,
刚刚加冕的女皇前面。
————节选自普希金长诗《青铜骑士》
圣彼得堡,不论是景观外貌还是精神内核,都与莫斯科格格不入的城市。
莫斯科是俄罗斯帝国的起点,莫斯科大公国的发源地。
在尼古拉的记忆中,莫斯科就好像是一个大农村。
从莫斯科最中心的红场一直绵延数公里之外,大多是两三层楼高的木制建筑,除了城郊增设的工厂和铁路之外,一切都好像凝固在过去。
但彼得大帝把俄罗斯帝国的首都选择在了圣彼得堡,他跳出了沙皇俄国传统的首都,将西方的一切全部强加给了俄罗斯人。
俄国的传统被割裂了,但彼得大帝取得了一个崭新帝国的雄心。
这是尼古拉第一次亲眼欣赏彼得一世所建立的城市。
当他从圣彼得堡仿古典式用大理石雕砌的雄伟火车站中出来之后,又转而搭乘敞篷马车一路沿着穿过圣彼得堡的涅瓦河畔移动。
正如上文所言,圣彼得堡的一切都与莫斯科截然不同,这是俄国对西方开放的口岸,年轻的城市、西方化的城市。
涅瓦河的两岸浓缩了近两百年建城历史的风格演变,巴洛克式与洛可可式的建筑林立,既讲究对称,又破坏平衡,既追求宏伟气势,又注重装饰细节。
尼古拉看得越多越觉得这是一座非常没有俄罗斯文化风格的城市。
笔直的街道、高尖顶教堂、通过蒸汽引擎两边升起的桥、运河、码头、磨坊,宽阔的运河道上满是来往船舶,呈现的是一种典型印象中西欧海港城市的景像。
或许这就是彼得大帝想要带给俄国人的东西?
尼古拉还没来得及多想,绕过战神广场之后马车从圣彼得堡的凯旋门中穿行,远离了涅瓦大街与涅瓦河朝着冬宫的方向驶去。
红色与米黄色相间的冬宫极为显眼,大门打开是为了迎接离开三个月之久的皇太子尼古拉。
这一次没什么迎接的仪式,只是亚历山大三世站在台阶之上等着自己的长子归来。
“父亲。”
显得有些木讷的尼古拉不知道要怎么同自己犹如“巨人”般的父亲打招呼,只能有些生硬地叫了一声。
“嗯。”亚历山大三世的父爱同样是收敛的,他应了一声之后淡淡地说了句:“跟我来。”
冬宫的走廊好像永远也走不完,只有亚历山大三世的军靴在地板上响起沉重的脚步声。
尼古拉低着头跟在父亲的身后,他发现了皇帝那双掉漆的军靴。
父亲在前任的印象中一直是一位在生活上勤俭朴素的人。
亚历山大三世很少吃御膳,他更喜欢自己担任上校时同军伍士兵们一起进食的饭菜,但这种节俭有时候过分简陋,让御医担心有害健康。
皇帝在衣装打扮上也厌恶华丽奢侈,喜好简洁朴素。
就像他现在脚上穿着的这双长筒军靴一样,皇帝会坚持把衣服、裤子和靴子穿到完全不能再穿为止。
如果皇帝的侍从为他拿来了一双崭新的价钱昂贵的漆皮皮靴,他会愤怒地把新皮鞋丢到窗外去。
同理,亚历山大三世也不喜欢奢靡装饰的冬宫,常常选择住在跟大军营一样简朴的加特契纳宫殿中。
“完美的团长”将军伍时代的生活延续到了如今,认真、尽责,无可指摘。
“进来吧。”
在尼古拉走神的功夫,亚历山大三世已经打开了自己在冬宫中办公厅的大门。
里面还坐着几位人,听见开门的声音都不慌不忙地站了起来。
左边第一位是刻板严肃的老教授,正教总检察官波别多诺斯采夫。
左边第二位是留着怪诞分叉型胡须的内务大臣杜尔诺沃。
右边第一位是内务部的副大臣,尼古拉很少遇见的普列维。
维亚切斯拉夫·康斯坦丁诺维奇·普列维,律师,尼古拉对他的印象跟杜尔诺沃相类似,冷酷、反犹、精明能干。
右边第二位是梅谢尔斯基公爵,一个打扮花尚的轻浮男子。
弗拉基米尔·彼德罗维奇·梅谢尔斯基公爵,圣彼得堡社交圈的顶级大v之一,是个依靠高层人脉进行阿谀奉承的阴暗角色。
“都坐下吧。”
在这群诡谲的大臣和贵族之中,亚历山大三世的气场依旧压制住了众人。
在他发话之后,对皇帝和皇太子行礼欠身过的众人都重新落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在沙俄当皇帝》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