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5 章 观察者思想(1/2)
我们常常讲“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也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格言。
在结构物理中,由于结构的变化所导致的变化,会完全契合上面两句话。
下文接上一章菲尔博克的推测。
菲尔博克推断,当物体周围所有结构都变成电磁场表现形式时,光会被“锁住”,因为周围再没有结构能支撑它的传播。等价的光源附近,调节磁场的强度,在同一个距离观测,应该会观测到不同的“光强”。对于引力场,在天体密度巨大,将周围大量的空间结构占满时,周围的空间结构将会有巨大的“束缚”差(2减1和2000减10000的区别),表现为巨大的“引力”。
这时光仍然会沿着扭曲的结构通道传播,表现为走曲线。但是这时光速有可能会变化,由于空间结构向一侧挤压,向一侧膨胀,光子在非均匀分布的结构中,有可能往挤压一侧“变慢”,向膨胀一侧“变快”,注意。
这是在结构占位延迟值不变的情况下会测得的结果。
请注意,在结构占位延迟值不变的情况下,这是使用观测者所处事件之内的标尺得出的结果,也就是观测者认为观测对象的空间结构相对于自己所处的空间结构存在挤压和膨胀等“扭曲”,这个“变快”或“变慢”是对于“空间结构”来讲的,因为空间结构变化了,“膨胀和挤压”,以观测者所处空间结构作为绝对标尺才会得出的结果!
结构占位延迟值不变,那么光速仍然遵循它固有的“结构值”,也就是1s多少个结构占位!但是1s所传播的空间距离已经变化!(相对于观测者所处的事件的空间结构标尺)。
这里会有一个很反常的现象,如果观测者没有探测“结构扭曲”的方法和主观意识,那么他会得出“光速没变”的结论!!!因为被观测事件的信息进入到观测者所处物理事件之内时,信息会遵守观测者所处物理事件的物理规则!本来在观测事件内信息是“t”,进入到观测者的事件内会根据他所处的物理规则变成他所知的x,观测者通过自己所处的物理事件的规则反推t就是x!!!得出“没变”的结论!
如果“挤压或膨胀之后”,结构延迟值发生变化,那么光速就受“结构占位延迟值”和“空间膨胀挤压”共同影响!这时测量就复杂得多!光的传播将有新的“结构值”,也就是1s内的结构占位数发生变化,再叠加空间结构“膨胀收缩”的变化,将会更复杂!
同样的,如果观测者没有上面两种变化的测量方式和主观意识,他将仍然得出“光束不变”的结论!因为光束进入他的物理事件之内,会遵守他所在物理事件的物理规则!
这里会发生一个很耸人听闻的事情,极端情况下,在观测者1米之外,甚至数个空间基础结构之外,他得出的“不变”结论都有可能不准确!!!因为数个基础空间结构之外就可能在另一个物理规则内运行!!!但是他会得出“相同、不变、等价”等等结论!!!
一个简单的案例是“鱼在水下看位于水面上方一定距离的景物”,其实光是经过折射了的!最直观察觉到这种变化,只能在“交界”位置,比如景物同时处于两种介质之中,鱼能看见景物被“折断错位”这一现象!
对于物理事件观察者来说,他要非常直观观测两个事件内的物理规则,最直观的方法是站在两个事件交界处或观测处于交界处的物理事件,同时测两边!他只要身处单侧且没有观察处于交界处的物理事件,直观上就得不出“不同、差异”等结果!
之所以会诞生“观察者”思想,本质上是因为结构变化和“结构占位延迟值”变化,基于结构和“结构占位延迟值”的物理事件会随之不同,如果观察者能在两个不同的物理事件中来回穿越,但只要不是在“交界处”,他都感受不到“不同”!
这是基于“结构”和“结构占位延迟值”所出现的“观察者思想”,背后是事件变化!
还有一种是“同类观察者局限思想”,比如你用眼睛观察光,本质是光观察同样的光,它显示不出“七色”,但是加上三棱镜,它就会显示七色,自己看自己是“我”,别人看你那就是“你”!同样的,对于“光子”的观测,观测主体和“显像”工具不对,也只会得出光是“粒子”或光是“波”的单一结论!
另:观察者如果认为所有“事件”是连续的,也就是没有意识到“结构占位延迟值”这个数值的存在,那么他会理所当然认为所有结构连续平滑、所有事件连续平滑、所有规则连续平滑,以他为中心,他会认为他接受到的所有观测事件都连续平滑,他会理所当然认为300光年之外与他周围所有结构、事件、规律“相同”!300光年之外一束光经过扭曲传播,到他这里时是“直”的,他会理所当然认为300光年之外这束光也是“直”的!
“结构占位延迟值”的存在,能推出几乎现有大部分公理、定理、现象,这个基础数值背后的结构思想几乎贯穿所有数学工具和物理事件。
“结构”本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星海浮行》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