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八章 上巳(1/2)
俗话说,忘记一件伤心事,只需要另一件开心事即可。自从秦越来探病后,林予惜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许多。
转眼就到了三月三上巳节,曲江池方花红柳绿、莺歌燕语。士子和女郎们,熙熙攘攘,结伴踏春。
不过,这士子、女郎们大多都没了《诗经·溱洧》中的古意,他们没拿兰草、也没拿芍药,更多的是拿着那千味馆的竹筒。
每个竹筒里都有许多的签子,抱着竹筒匆匆走过的小斯们,带起一阵香风飞过。
曲江池畔还有许多各种颜色的帐子,里面穿出来的除了少女们的欢声笑语,还有一阵阵烤肉的香气。
上巳节,几乎所有的年轻士子和女郎们,都会来此游览一番。如此好的赚钱机会,林予惜当然不会放过。奇味馆暂时放着先不管,全员到千味馆支援几日。
上巳节前几天,千味馆的客流量明显一天比一天多了。林予惜结合大昌和阿杏以及奇味馆两个跑堂的工作优点,给他们各自在千味馆安排好了工作。
千味馆四个摊子,出餐速度最慢以及人流量最多的是烤肉摊。大昌烤的肉,放的调味料最是恰到好处,所以,他分到了烤肉摊。
出餐第二慢的则是煎饼果子摊。煎饼果子调好浆后,各人摊出来的煎饼都大差不差的。因此,平时手脚麻利的跑堂李四郎被分到了摊煎饼的活计。
而阿杏和另一个跑堂王五郎则负责安抚和招待二楼客人的活计。
一楼靠墙的桌子就几个位置,已经完全无法满足堂食或等待外食的食客就坐了。
于是,二楼被完全改造成了就餐区。整个空间除了柱子外被全部打通,放上了三、四十张胡桌、上百张胡椅,堪堪满足平时客人的需求。
众人磨合了几日,千味馆的运营也就顺畅了起来。
然而,到了三月三这一日,越热闹的地方,人越多这个定律在千味馆又得到了应验了。
那些贵人家,一派就是三、五个仆从过来,一买就是六、七两银子。竹筒太多,拿不了怎么办?简单的!
奇味馆的后院除了堆放着高高的竹筒山外,还有许多的方形竹筐,每个竹筐能放三十个竹筒。买满三十个竹筒的东西,就能免费带走竹筐。
在这个条件有限的古代,林予惜为了她的外卖生意可谓是绞尽脑汁了。
“你们这店是怎么点的?某直接到摊子前,那小二让我过来这里。”一个操着外地口音的客人问道。
“客人你看下的这些食物,有需要的就拿旁边的签子。选择好了就去掌柜那儿结账。结完账后,掌柜的会根据买了几个摊子的东西就给您几个排队号,您留一个,剩下的给摊子即可。等您的食物好了,我们会给您送去,或者您下来拿也行。”林予惜微笑着解释道。
“这挺新鲜哈,若某拿了签子藏起来,只结一半的账,你咋办呀?”这客人问的,一般不想逃单谁会这么问呀!
“客人看后面,还有人排着队等着点餐呢?在点餐和结账区域,我们一次只接待一人。”林予惜意有所指地暗示,脸上始终挂着职业微笑。
这外地客人看到,后面排了差不多有十来个人,也不好意思继续问了,快速的挑好了想要的食物,去往掌柜那里结账。
后面的食客大多也只是问哪种食物是怎么做的,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签子。偶尔有几个富贵人家奴仆装扮的,一买就是几百份。
这种大单,如果全由前店的小摊制作,那速度是赶不及的。林予惜也猜到了这个情况,所以她把珍味馆轮休的厨子、小二和掌柜们全叫来专门处理大单,也带他们见识一把景区假日经济的厉害。
好在后面的院子够大,也没修园林景观,只用青砖铺了地,临时搭几个炉子再合适不过了。
小院炉子一开,几十上百把肉往烤炉一放,孜然这么一撒。这香味不说飘多远,之前去曲江池必经之路的人们肯定都闻到了。
是以,千味馆成了本日曲江池赏花人群话题榜第一位。吃过的都说不仅吃食好吃,外食包装也上档次,重点是干净。不像其他的小吃摊子,摸完铜钱的手摸吃食,看着都不干净。
而没吃过的呢,一路走,一路听人夸赞,自然会寻去店里试试。
午时一过,曲江池畔,赏花踏春的游人少了很多,千味馆的东西基本都卖得七七八八了。
林予惜让几个掌柜赶紧算出今日的收入与利润,留下四人看管摊子后,其余人一起收拾二楼和小院的战场,待收拾完毕后,就结算今日的赏钱。众人听了,原本的疲倦呆滞的脸色瞬间容光焕发,快速地吃了几口饭后,立马投入到打扫卫生的工作中去。
林予惜分完他们的活后,便打算独自一人逛逛这曲江池。这大名鼎鼎的曲江池,她还没好好的看过呢!刚一出店门,阿杏就跑了过来。
“小娘子是要去逛逛这曲江池吗?把我也带上吧,我还没见过曲江池呢!”阿杏抱着林予惜的手林撒娇道。
“跟我去?回来他们赏钱可就发完了哦。”林予惜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长安美食创业记》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