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1章 逃荒路上(1/2)
天色未亮,村庄里就开始骚动起来。噼里啪啦的响声,让陈采悠也无法入睡。
家里人丁不丰,好在跟着村子里的人走,大多也都是一个家族的。最重要的是家里没有婴孩,这种情况之下刚出生的小孩,怀孕的孕妇大概是保不住了。
驾车子由陈石头推着,余下的人每个人都背一个背篓,手上还拎着包裹。
锁上了院门,陈采悠离开了这个生活了10年的地方。
上天为什么不能赐她一个小空间,一立方也可以,哪怕是0.1立方也可以。
陈采悠现在藏这点钱都不好藏,糖、盐、虾粉藏到了背篓里。
好在陈采悠的背篓里都是放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只少量的放了一点菜干,还是为了防止意外。
现在的天气本来就燥热不堪,穿的少,贴身藏着都怕发出声响或者被别人发现。脚上穿的是草鞋,连双袜子都没有,更没办法藏了。
每天都走很多路,但是不知道是在往哪里走。沿途还能看到很多和他们一样的难民,有的驾着驴车,有的缓缓步行。
天天饿的、渴的、累的连话都不想说。脑子里却还是想着奇奇怪怪的事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麻木。
每天沿途路过都在搜寻一些可以用的东西,不放过一分一毫,这可都是命呀。
偶尔会凑过去听别人高谈阔论,陈采悠虽然十岁了,但是严重营养不良,长得小,也不把她当回事。
听了那么久地名不知道,人名也不知道。倒是知道了,现在在华东地区,这是截止到目前为止,陈采悠唯一知道的一个名词。
好累、好累,陈采悠气喘吁吁的跟在队伍里。
脸都看不出原本的颜色,头发一绺一绺的,身上也臭不可闻。
周围环境如此,更何况正在有实在饿的没有力气,也懒得在乎这些外在形象。
一路走来,其实尚算和平,没有遇到土匪劫路,也没有遇到其他人的哄抢。
今天走到了一座城外,有人在施粥,但她们进不去。
好歹有顿饭吃,这个地方叫“白尽”,还是没有听说过。
施粥的棚子好香,陈采悠咽了咽口水,抿了一下嘴角,大概是干裂出血了,一股铁锈味。
陈奶奶有气无力的分发着碗,让大家排队去领粥。
“一人一碗,不要挤。”施粥的人边盛粥边说。
终于快要轮到陈采悠了,她看了看,竟然还发了个大馒头。虽然看起来黑不溜秋的,但那可是馒头呀。
能填饱肚子的东西就是好东西,陈采悠的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一碗粘稠的米粥盛到了陈采悠双手捧着的碗里,她的眼神黏在上面,挪都挪不开。
嘴里还是下意识的说了声:“谢谢。”又去领了个馒头。
温热的馒头刚领到手,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真香真软。
狼吞虎咽的喝完了粥,吃了馒头,连碗都舔得干干净净,保证没有漏掉一粒粮食。
陈采悠已经两天或者是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只喝了几口水。
东西拿回去了,就没有她的份了,现在吃掉,好歹存点力气。
“你个死丫头,是猪吗?馒头、米粥也是你配吃的。”还不等再多说两句,就已经气喘吁吁,坐在地上缓着气。
骂就骂了,能吃到才是自己的,反正现在也没力气来打她。
渐渐的城外聚集了更多的难民,有几个牙人支了个摊子等着人来卖儿卖女。
排队的人还真是络绎不绝,这年头卖儿卖女已是常态。
“老爷,看看我们家这丫头长得可俊了,您老好歹给条活路。”一个看不出年龄的男人推销着。
可是那几个牙人挑挑拣拣,挑满了人就洒脱的离去了。竟还有很多,想卖都卖不掉的。
“今儿我们春满楼要些10岁左右长得好的男孩女孩,各位可想清楚点。一人两斤小米,一个银元。”一个风情万种的女人带着几个打手,找了个空地站着。
周围的人窃窃私语,不一会儿真的有不少人上赶着去。
“老头子,家里的粮食不多了。”
“卖给这个粮更多,二斤小米不少了,更何况还有钱。”
陈大祝默默的说了句:“你忘了那老道和和尚说的话了吗?”说罢又叹了口气,很可惜的样子。
陈奶奶脸色发狠地说道:“人都活不下去了,还讲究什么?更何况也不是出嫁,去了那种地方哪还有嫁人的道理?”
牛杏儿和陈石头站在一旁似有不忍,但看到另外两个儿子却只是暗暗的叹了口气,不说话。
既然又窃窃私语了一会儿,陈采悠离他们并不远。
耳朵里的听到了这些话,只是暗嘲他们痴心妄想。
人家要的是长得好看,长得俊俏的人。陈采悠这辈子本就长得平平常常,再加上现在全身都没有发育,要什么没什么。
现在瘦的只剩副皮包骨头,本就不出色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始于民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