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章1023 开心不为餐食美(2/3)
情况,就是趁秋末鱼最肥美的时候,动员人手去个几回抓上一批。
鱼笼法不如撒网捕鱼,找到鱼群后能一网打尽。但它却是最省力可以长期使用的办法。
只需寻地儿将笼子沉入水中,放上饵料,广种薄收,等鱼儿自投罗网。这种守株待兔式的方法,花费的力气和成本是真的小,除了鱼笼的一次性制作成本外,也就只剩设置鱼笼与收获这两步了。相比之下,垒坝尚不如它轻松,鱼叉叉鱼就更别提了。
鱼笼,准确的叫法是鱼筌(?又或是鱼笱?先知表示:小事儿,不管),其制作简易方便。主体就两个底圆差不多大小的圆锥体,一大一小。
大圆锥为笼(做成壶或瓶更好),以多根枝条为经,一端扎紧作为圆锥的尖顶,散开的枝条作为圆锥的斜边。然后以树皮草茎藤蔓做纬,捆扎围绕、加固定型。经纬织就的空隙不必过于细密,小鱼误入也好有个逃生之路。
小圆锥是入口,做法类前,但尖顶部要开口——其实不是圆锥,该叫圆台,是个漏斗——供鱼游入。因为是个喇叭口,这进去容易,再想出来……在小口处插入软薄的小片儿制做锥顶,使鱼游入之时能用身子将它向四周顶开,想出去却没办法先把篾片拨开……万无一失。
两个部件做完,将小的套在大的内侧,稍加固定让它们别轻易松脱,一个鱼笼就算是完成了。
其实还有更简单,连笼子都不用的办法。在河边,依托地形和石块垒坝,人工围个小水塘——这起大圆锥的作用。再于入口处用树枝排出一个向内的喇叭口——这起小圆锥的功效。最后往水塘里面撒入鱼饵,便可收工,坐等结果了。
这种方式的单个渔获量并不会大,但人力消耗更少。凑和着也能算是个不错的补充吧。属于“有固欣喜,无亦淡然”的程度。或许加大投入会有不错的回报?
除了“守笼待鱼”,直接钓也是个办法——附近没有天敌,这里的鱼个个心都大的很。
一根经过编织变得足够坚韧的细鱼线,绑上一根磨制的骨针,插上鱼饵,选个合适的地方往水里一扔……除了花费人力,收获一般要好于“干巴巴的等待”。而且鱼的个头都不小——骨针的大小直接就决定了“小鱼免入”。
这办法当前没有普及。秋末渔汛可能会动员一下——探险队除外,任何生存技能都是他们的必修课。
.
肉菜到此为止。再摆上来的,是一碟长得像腌萝卜片儿的酱菜,和一小碗粘稠的糊糊。
“腌萝卜”应该不是真萝卜,也不像是大头菜一类,至少先知吃着感觉不像。好在“是啥”并不重要,什锦菜里有些啥,先知也是不知道的。
制法更简单。洗净、切片、撒盐,然后就是放置半天——中午做的,到了晚上正好。
先知倒是在尝试咸菜、酸菜、泡菜之类的制作。问题是,一方面时日尚短,另一方面还需要合适的乳酸菌来配合发酵。两个条件都不具备之下,“妈妈的味道”,怕是一时半会儿之间出不来了。
嘛~现在有个腌菜就不错了。
至于糊糊,主原料有两种,不混用。
一种可能是木薯之流,另一种当属芋头一族。
芋头中那些在烧烤烹煮之后会变得又香又糯的,也不在选用之列——难得的美味,无需过多加工,有丁点细盐就很好吃,属于优先供应老弱伤病之用,当然也包括先知他老人家。
主原料都是那些手感较硬,口感粗糙、即干且柴,能吃但不好吃的。
蒸熟(又一种新式烹饪法,但还没有普及),去皮,捣碎成泥,趁热加入动物脂肪熬制的油,撒盐调味,不断搅拌,再搅拌……
做不出大厨那种如丝般光滑细腻的土豆泥,但整体口感却是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奈何……好吃归好吃,花费的工夫忒大了些,使得它被一致视为:在食物缺乏之时,可当做那些软芋头的高级替代品。……又或者减少和简化工序,以降低品质来换取成本的节省。
先知心中小有郁闷。
明明让一个日常消耗量不小的低质食材大幅提升了味道……为此的确多了不少工序费了不少力气,但都是值得的呀……所谓烹饪,所谓厨艺……
行吧!自家老娘说起当年“自然灾害”时就表示:要是能给三碗干饭,没菜吃也不是个事儿。
好的。你们开心就好。反正俺这先知要吃的时候,还会有谁跳出来阻止不成?
.
最后上的是果脯和水果。
自然也不会是常见的样子,都已经过盐渍。
稍加盐渍,能让一些原本过于酸涩而难于入口的果子,变得能下嘴了。而原本就有甜味的,则更显甘美。只是,这种制法只适合现做现吃,并不耐存储。
做果脯,盐渍的时间也不用长太多。等果子里的水分腌出来之后,烘干或晒干即可。
若本身是酸得不得了,比如柠檬之类的,可以置于罐中密封、进行长时间腌制;事后拿来当菜又或是泡茶,都是不错的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这不文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