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章1033 一言(2/3)
依靠某些特定的参照物大小,比如目标地人物的大致身高,就不失为一种比较靠谱的方式。
精准……是不用想了,多次估算,误差早被放大无数倍。但即便是这样,能知道个大致的远近程度,一样有大用。
.
先知再次挥笔作画。
新图主要由一个个或大或小、互不相交的圆圈组成。几处空白,随后被补上几根或直或弯的线条。
因为对自身绘画水平不再抱有希望,先知索性放弃了对美观的重视,彻底转向示意的效果。也因此,绘制图形图标的时间得以大量节省。
新图画完,先知并未收手。交予围观群众后,继续马不停蹄,一连又是两幅。
这三号图的主体,是线条。上方稍稍倾斜着一条,下方蜿蜒着一条,左侧还有条接近“>”形的。先知花了大比例的时间,用于调整各段走向与弯曲的形状。只在收尾阶段,草草沿上线上侧、下线的下侧,随意补了些“山”,左线左侧画了些“树”,又在三线中央空白区域添上了一片“草”。
四号图,主体是圈。大圈套着小圈,一圈又是一圈……哦,又多了一个小圈,变成了“外面几个嵌套的大圈,围住了两个小圈;而这两个小圈里,又继续大圈套着小圈”。且,大圈小圈,形状不一,疏密不等……
.
三幅新图,二号到四号,其中的三号图被认了出来。原因无它,这就是一号图的改版,不过省略了小河与水塘,算是简略版?
由于三号图与一号图是对同一个地点的不同表现方式,围观众人自然便将二号和四号图也往该处靠拢……结果却是怎么都没法将它们关联起来。
“第二幅和那地方没关系。第四幅更是我随手画的。”见所有人都进了死胡同……先知赶紧提示。
……
.
随手画的……这让我们看个啥?!
天色不早,准备也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您老不如……直说了吧。
.
幽怨的小眼神儿,再次让先知膨胀了起来。
看不懂?嘿嘿嘿……俺画的虽然差了些,但该有的意思,可都在哦。
哎!且听我一一道~~(啊)——来!
先说第三幅。这算是我突然想到,临时插进来的。
看第一幅。这里表示“山区。再看这条线,我沿着山脚边画的。
原本想着,有山的地方画个“山”。山区越大,“山”就越多。山峰越大越高,那“山”也可以画得愈宽愈尖……
后来想到“山脚在哪里”这个问题。如果我们能知道山脚延边的走向,那山体的凹进和突出,估计也就能起到地标的作用了。
另外,赶路时沿着山脚走平地,总比上下坡要轻松吧……
所以呢,到了新地方,最初只要有些示意图标,知道是山是水就好。等之后有了条件,就要把细节添加上去。比如这条线就把不同的地形给划开、区分了。
……
比例尺很重要。非常非常的重要。
……
比例尺右边那个数字愈小,比例尺就愈大。这个当做【分数】来理解,右侧的数值就是分母。
……不懂分数……那就记“右边越大的,值越小”
然后记住“尺大详小”:比例尺越大,所表示的地区越详细,但能显示的地方也就越小。
看图。山的这边和这边、树林的这面,都画不到了;当然,我也是真不知道那些地方的具体情况,才避开的。
比例尺大有大的优点,小有小的好处。
比例尺越大,越详细,我们就能从中了解到越多的细节。
比例尺越小,越广阔,我们就能从整体上把握地形分布。
……
这第二幅,我现在告诉你们,这些圆圈代表着一个一个的棚屋。那么……知道是哪儿了吗?
对!
就是“科工院”那块儿。
都看懂了是吧?那就不多说了。等有空咯,其实可以画幅更大更全的,给搁“议事厅”去……
(“正是,正是!这个太有用。要多做些,粗糙的也可以……”长老激动中,并将“绘制村内地图”登记在“近期要办的重要事件”里)
那么,最后一幅。
这个其实……用处可能不大……也不太搞得出来……
嗯……还是讲一下吧,有用没用再说——用好了用处很大,但绘制难度也很大。
.
这个圈儿呢,叫【等高线】。就是说,这条线上的地方,高度都是一样。
看侧面图。(先知随手画了个向上的箭头表示山丘)
山脚下宽,山腰变小,山顶更小。这就是大圈套小圈的缘故。
……不懂?呃……没听清?……还是没听懂?
想象一下,从上往下看。
(在身前竖起手掌。)
这指尖代表山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这不文明》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