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112、齐头并进快速发展 一更求推荐(1/2)
柏希辉的气色很不错,甚至走路都有些蹦跳的意思。
曾几何时滨阳府缺人,就像石头似的压在他的心上。可五千多亩的水田,一天之内就全给插好秧苗,除了让人觉的难以置信外,剩下的就只有对着田野傻笑了。
这时候找人喝一杯,就是应该而且必要的大事,因为喜悦是需要分享的。
“府尹大人,老汉请您喝杯水酒,还望赏脸啊!”
谢少华有些惊讶,柏希辉前几天的颓丧已经一扫而空,现在满面红光仿佛是吃了补药一般。
请客吃饭那就走吧!董虎的千味园已经开到滨阳府,而且生意极为火爆。别的人都是要预定位置的,只有谢府尹例外。才看到他,滨阳千味园的管事,就赶紧安排了个雅间。
“柏公破费了。”
三凉八热的菜色,就是打折也得两贯,看得出柏希辉的是真心实意的清客。
“府尹大人,那个插秧机简直不可想象,只要往前开秧苗就插到地里啊!如果不是随时更换车里的那些盒子,速度能再快上两倍。”
插秧机的想法早就有了,尤其地广人稀的滨阳,不搞农业机械化,就是把所有的人赶到地里也不行。
但试制品的问题还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动力方面。刚刚试制成功的动力符器,每工作二个时辰,就必须进行一次大修,可以说根本没有达到设计的要求。
“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多着呢!插秧机只是一小步,以后还有更多的农业机械出来,到时候就再不会为人的事发愁了。柏公,研究院那边的不少人,常常加班加点的干,我也怕他们把身体搞垮了。您能不能走走门路,保证研究人员的牛肉、水果的供应?”
研究这事急不得,火候到了它自然就会有。谢少华能做的就是搞好后勤,安顿好家属,尽可能让研究员没有后顾之忧。
原来兵、工两部的研究员,现在已经走了大半。都是些行家,只要把数据摆出来,就知道谁实心办事,谁滥竽充数。对于淘汰下来的人,谢少华也没赶尽杀绝,只是批准他们辞职而已。
理工学院的事,帝君已经批准了。由礼部尚书兼任校长,同样不负责具体庶务。在华夏由尚书出任校长的只有帝京太学,这说明神庭对理工学院的定位很高,期望极大。
学生也已经陆续的赶到,最多的是苍麓山技校的人,他们已经有了基础知识,只要再进行深造,那绝对就是一个个工程师。
职称评审和等级标准也交给相府去讨论,从开始的质疑,到接受只是用了极短的时间,有功必赏这是神界的准则,总不能干得好的、干得不好的都拿一样的酬劳吧!
这些国家大事和地方官谢少华没有半点交集,他最近正忙着写信和盖房子。
一封封信被驿站的邮车缓缓地带往四面八方,而一颗颗不甘寂寞的心,又被撩拨得狂跳起来。
“竹溪兄,礼部尚书任校长的理工学院给太学发函了,希望我等去滨阳府教书。保证待遇优厚,而且一应路费都由他们负责,到了地方分配住房,并且带内部的家具。”
一个身材硕长的书生低声的说道。
只是他的话,却让对面坐着虬须大汉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你我当年一心为国,变卖家产才到西洋神国学习,可到了不惑之年却依然是一事无成。咱俩在太学也算另类,平素干得的也憋闷,去滨阳自然合了意思,可为兄手下有几个好苗子,放弃了那就是误国啊!”
“不要紧。可以让学生一并转去滨阳,理工学院会发给补助,路费都和咱们的一个档次。”
书生笑着说道。
读文院是要出学费的,理院却反而要发补助,所以读的学生也多是家境贫寒的人。滨阳那边做得周全,看来这院督就是个心思缜密的。
“那就好办了,明天我咨询一下学生们的意见,如果同意咱们后天就起程。”
虬须大汉重重的拍了下桌子。
相同的谈话在所有的太学中进行着。几天后,一辆辆马车、一艘艘客船逐渐的往滨阳集中。这让已经空了大半的滨阳府,又重新的热闹起来。
理工学院也在万平区,离着研究院不远,校舍是一幢十五层高的建筑。现在施工的,是军方的工兵部队。人多、听指挥、训练有素,而且十二个时辰连轴转,所以短短的一个月浮空楼就初具规模。
所有的人都被大楼惊呆了,记忆中华夏最高的建筑就是半山塔,它高十五丈、有七层,这已经是华夏佛门倾尽全力建筑的。
虽说半山塔和这幢大楼高度差不多,但是一比之下就显得格外渺小,因为大楼长四十丈,宽二十丈。两翼还各有一幢倾斜十层的配楼。
浮空楼是工房设计建造的,多次试验以后,已经把各种数据都吃透了,所以楼房完全达到标准要求。可惜它每天耗费的灵液惊人,如果研究院的水力转为灵力的实验能成功,那以后的华夏就是浮空楼的天下。
一顿饭吃得尽欢而散,谢少华并没有回府衙,而是沿着河堤散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的神官生涯》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