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一章 枯木禅(1/2)
人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对于这句话,别人怎么看待唐朔不清楚,唐朔也不知道富人家的孩子是否早当家,但他很清楚自己,在很早以前就当家作主了。
唐朔的老家在凤阳,虽然地名很斯文很拉风,但实实在在不是个好地方,尤其是对于唐朔这样土生土养,地地道道的凤阳人。
唐家原本也算是显赫一时的地方富豪,在唐家湾也是有头有脸面的大户人家,兄弟姐妹姑姑婶婶舅舅全加一块,也不下三四十人,虽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汉,但在唐家湾,也能算是大哥大。
只可惜,老天不给唐氏家族发展壮大的机会,连续五年大旱,将凤阳的地皮暴晒的没有一丝水分,开春时丢到地里的粮食,别说来年丰收,就连种子本都捞不回来,靠着庄稼养活自己的唐家,三四十人就这般活活饿死。
和那些饿成皮包骨然后被丢到乱葬岗的唐氏长辈相比,当时年仅七岁的唐朔无疑是很幸运的,他被一个老和尚收留。
收留唐朔的老和尚,是皇觉寺的当代主持了然大师,并且赐了唐朔法号‘道慧’,摇身一变,成了小脑瓜闪闪的和尚。
虽说当了和尚有很多的戒律要遵守,但好歹有口饭吃,为了能继续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为了延续唐家一脉的香火,唐朔安然的接受了‘道慧’,成为了皇觉寺道字辈之中年龄最小的‘高僧’。
时间一晃,十年风雨便乍然而逝,曾今的小和尚也长成了如今体格健壮的小伙,面目红润,肌肉发达,脑门瓦亮,一点也看不出来小时候挨过饿,倒像是一头人形猛虎。
皇觉寺建在凤阳山日精峰山脚,有大雄宝殿,天王殿,禅堂,万象佛塔,戒律堂,钟亭等等建筑,规模极其雄伟,而生活在其内的僧人多达千余名,被称之为‘天下第一寺’。
皇觉寺之所以被修建的如此之雄伟,就不得不说一个人----当今的皇上,自称千古第一帝王的朱元璋。
朱元璋幼年的遭遇和唐朔有些相似,同样是为了生计被迫出家。但朱元璋的机遇要比唐朔幸运很多。
当时正值中原大地被西边蛮族侵略,曾今有过几度辉煌的文明惨遭毒手,人杰地灵的汉人也只能在蛮族铁蹄之下苟延残喘,无数的中原儿女,用他们娇小的身躯,如同蚂蚁般撼动着蛮族建立的大元王朝。
在这些众多的反抗势力当中,明教无疑是他们的领头羊。愤青的朱元璋扛着锄头,咧着嘴巴,高高兴兴的加入了明教之中。
命运很有幽默感。朱元璋不停的战斗,身边的教众一茬接一茬的倒下,他却艰难的活了下来,最终在皇觉寺内,他坐上了明教最高的那把椅子,成为了明教第三十八代教主。
上天似乎想将这个玩笑开到底,朱元璋很幸运的被选中,成为终结蛮族的利器,赶走蛮族,建立了大明王朝,号洪武。
当上帝王的朱元璋,是不会忘记皇觉寺昔日的恩情,大肆的赏赐外加种种优待便接踵而来,让这座小庙几年之间,成为了闻名天下的第一寺。
算算时间,大明王朝从建立至今,已经有二百七十六年的时光,而洪武大帝朱元璋,也坐在那一张龙椅上,二百七十六年。
在这个世界只生活了十七年的唐朔是无法理解,将近三百年的时间到底有多长,更加无法想象出活了三百年的朱元璋,会变成一个怎样的老妖怪。
但至少让唐朔明白了一个道理:他们唐家亏大发了。他死去了老爹才不过四十多岁,将他死去的所有亲戚全部加在一起,也没有人家的零头长。
“小和尚我---想长生不老!”唐朔迷迷糊糊的一脚踢掉被褥,紧握的拳头狠狠的升了个懒腰,像是发下了一个誓言。
“铛!”“铛!”“铛!”........
洪亮的钟声打断了唐朔继续做大梦的美好愿望,气愤愤的睁开眼睛,砸了一下石床,而后快速的穿戴整齐,带上佛珠,推门而出。
天色大亮,太阳高悬。皇觉寺内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武僧,喊着号子便朝寺后的演武场奔去。
皇觉寺内的和尚,有着严格的辈分规定,依次为‘虚了道空悲’,虚子辈的和尚几乎绝迹,了字辈的和尚无疑成了整个寺院的最高层。搭救唐朔的了然老和尚,就是如今皇觉寺的主持方丈。
除去稀少的了字辈高僧,道字辈的和尚就是整个寺庙各个堂座的一把手。而空字辈,悲字辈就是僧众。
在这千人之中,唐朔无疑是最为奇特的,年龄小,辈分高,而且是主持方丈亲自收入门下,可谓是方丈嫡系。
唐朔受到了了然和尚的赏识,从唐朔进入皇觉寺第一天开始,就亲手调教唐朔,大有关门弟子,继承衣钵的架势。
唐朔哈欠连连,只睁开了三分的眼睛中全是泪水,虽然很想掉头回去美美睡一个回笼觉,但一想到了然那一张宛如干枯树皮的老脸,唐朔生生的打了个冷颤。
沿着甬道,很熟悉的穿过一件件禅房,从大雄宝殿侧面而入,然后到达了主持了然的禅房。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明王》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