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8章 树军(1/1)
“张帅,叶大呆子带着一个哨上去了。”一名亲兵从帐外匆匆跑了进来。
张树声看着对面这个名叫塔山的小村庄,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以他老行伍的眼光,一眼就看出了这是淮军能否顺利进军锦州的关键所在。
树军奉命作为淮军的先锋,4月17日在大沽口登陆后,一路向北疾行,经过两天的强行军,于4月19日抵达山海关,休整一天后,继续出发,经过两天风平浪静的行进后,于4月21日到达了锦西,然后就被长庚军堵在了塔山。
塔山位于锦西与锦州之间,是个只有百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虽然人口不多,却是辽西走廊上真正的咽喉,这里东临锦州湾,西接白台山,山与海之间最狭窄的一段,仅有十二公里宽。
村南有片干涸的河滩。村子周边地势平坦低洼,村西是一片宽约八千多米的开阔地,散布着一些高差不大的小丘陵。东边靠着锦州湾的山包就是打渔山岛,涨潮的时候是岛,退潮的时候是和海岸连成一片的滩涂。
从海边往西,地势逐渐抬高,西面的白台山高两百米,是唯一的防御制高点长庚军的防御阵地就设在了这里。
守在塔山的是长庚军第二师。攻下锦州后,长庚军在这里只留下了第二师,第一师则北上打通锦州到盛京之间的通道。
得到淮军北上的消息后,师长林十二立即向北上的第一师求援,同时决定以第一团在塔山先行阻击,第二团和第三团则留守锦州,为第一师回返争取时间。
4月17日,第一团到达了塔山一带,连夜抢修工事,积极进行战斗准备,并决定在主要兵力扼守河滩滩头、塔山堡、白台山和高桥地区。
第一团作为纵队防守的第一梯队,取纵深的梯次配备,强调各级守备部队都要掌握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预备部队,以便实施连续的反冲锋。进入塔山前沿阵地的第一团把第一营摆在塔山村,第二营在白台山,第三营和团部在稍后一点的潘家屯。
同时,他们还得到了师属炮兵团的12门150mm火炮的支援。
这时候的叶志超还是那个一马当先、冲锋陷阵的叶大呆子,他带着树字营的一个哨嗷嗷叫着就冲着白台山的长庚军阵地冲了上去。
在他看来,就算是兵强马壮的太平军,照样倒在了淮军的西洋枪械下,所谓的长庚军还能比太平军能打?不过,事情显然超过了他的预料,距离小山包还有400多米,跑动中的淮军的士兵就扑通扑通倒下去一片,接着一片爆豆般的枪声传入了他的耳朵里。
叶志超只感觉腰间一股大力撞来,随即倒在了地上。
“哨长!”旁边的一个士兵见叶志超被击中到底,连忙扑了过来。
“你嚷啥,老子没事!”就当附近所有人都以为叶志超已经不行了的时候,他却奇迹般地从地上爬了起来。
“对面火力太猛,叫兄弟们撤下来。”叶志超招呼道,他收到的命令只是前出侦察,不包括强攻对方防御阵地。
“张帅!”退下来的叶志超揉着还在酸痛的腰眼给张树声行了个礼。
“怎么样?”张树声关切地问道。
“这个什么长庚军是真有点东西,枪比我们的好,而且看枪法,都是老兵,枪枪咬肉。”叶志超回忆着刚才的战斗,还有点心有余悸。
说着,他把腰刀递给了张树声,“大帅您看。”
张树声接过腰刀,一看之下,不由得心头一凛。只见腰刀的刀面上,一粒铜皮包覆的弹头死死地嵌在了上面,钢刀的另一面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几乎就要被打穿了。叶志超也正是凭借腰刀的阻挡,才没在长庚军的射击中命丧当场。
这枪支的威力明显超过了他的认知范围,淮军现在大规模装备的恩菲尔德1853式前装线膛步枪,虽然较老式燧发枪有了很大改进,不过黑火药的发射药和铅制的弹头,明显达不到长庚军步枪的威力。
“传令,扎营。”张树声叹了口气,强攻明显是不成了,只能扎营等待火炮的到达。
不想错过《红警基地车在1863》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