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8章 通商航海条约(1/2)
“恭喜您,李奥阁下!”厄文单手抚胸,朝李奥鞠了个躬,
“噢,对不起,或许我应该称呼您镇北王殿下。”厄文微笑地看着李奥。
此时已是1866年的10月,长庚都护府与沙俄的战斗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在长庚军舰队的支援下,庙街在8月22日光复。此后,长庚军一路高歌猛进,在9月中旬将战线推进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一线,也就是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确定的中俄边界线,才暂时停了下来。
此举相当于从事实上推翻了1858年签订的《中俄瑷珲条约》,对此,俄国公使巴留捷克向清政府提出了抗议,但是也不过是说说而已,毕竟无论是沙俄还是清政府都知道,清政府对这片区域,只不过是在名义上,有着管辖的权利而已。
至于战争的过程,长庚军方面是为了不过分暴露实力,沙俄方面则是为了遮丑,最终,双方不约而同地将这场战争描述为了一场长庚军以多打少、以逸待劳,再加上沙俄远征军指挥失误等诸多因素造成的意外结果。
而这场战争的结果,如同蝴蝶扇动着翅膀,带来了一系列的波动,
首先,作为这场失败的替罪羊,库图佐夫子爵受到了免职等一系列处罚,但是由于其私下的活动,这些处罚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东西,起码他保留了爵位和封地。
而他关于鲍里斯存在的描述,让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相信,在俄国内部,有那么一群人,很可能是1861年农民改革中的那些利益受损的地主贵族们,正在暗中策划一场阴谋,试图颠覆他的统治。
很快,司法大臣德米特里·扎米亚特宁及其助手谢尔盖·扎鲁德尼等人受命开始对此进行调查,最终有超过1000名的旧贵族被认为涉及此事而遭到了流放。
同时,为了将更多的力量投入对远东的占领和开发中,俄国与美国开始接洽,谈判出售阿拉斯加事宜,并最终在1867年3月底与美国正式签订条约,以总价720万美元的价格,将面积达150余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另外一方面,长庚军战胜的消息传到关内后,大清朝野上下却是亦喜亦忧。喜的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大清终于取得了一场对外战争的胜利,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忧的是长庚军居然能在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内强大到如此地步,大清的天下只怕是要易手了。
在这种焦虑之下,由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主导的洋务运动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1866年10月,位于上海高昌庙的江南制造局新厂开工建设,较原本的历史提前了近9个月。
而对于英国来说,这场战斗的结果倒是让他们喜出望外,如同驻华公使卜鲁斯的报告中所说的,他们终于在远东找到了一个“有足够实力的合作者”。
基于对俄国的忌惮,英国一直在东方寻找代言人,长庚都护府此次对俄的胜利,几乎是让沙俄连本带利吐出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远东获得的利益,给沙俄伸向远东的爪子上重重地砍了一刀。
在英国看来,这无疑是自克里米亚战争以来,对俄国扩张策略的最严重的打击,英国开始注意到了这个新兴的地方割据政权,内阁中的很多人开始相信,扶持这样一个新兴的政权,将会巩固大英帝国巩固在远东的利益,同时极大地牵制俄国的力量。
此次厄文奉命再次前往长庚城,正是与李奥深入探讨合作事宜。
会谈进行得极其顺利,用厄文的话说,李奥是一位“开明,充满智慧的领袖”,“极度渴望来自大英帝国的友谊”,“对现代文明有着极强的兴趣”。同时,由于与俄国的恶劣关系,长庚都护府与大英帝国有着共同的敌人,能够为“帝国在远东扼制俄国的扩张贡献重要的力量”。
同时,厄文在长庚都护府外交司司长茅石桤的陪同下,对长庚都护府辖区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考察。
在考察报告中,厄文指出:除了长庚城外,整个长庚都护府的辖区内都极其落后,基本上还是处在农业社会,他们之所以能够打败俄军,与俄军的轻敌冒进和指挥失误有极大的关系。长庚军的步兵装备,大量依赖从德国、美国进口,自己并无生产能力,很难与俄国长期相持。
对此,厄文也提出了协助长庚都护府发展工业的建议。
此后的数月里,厄文频繁来往于北京和长庚城之间,洽谈双方合作事宜。最终,在1867年4月,也就是李奥穿越第四年,双方在长庚城内签订了《通商航海条约》,史称《长庚条约》。
在《长庚条约》中,英国放弃了《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中规定在长庚都护府辖区(含朝鲜)的治外法权和单方面最惠国待遇,承认长庚都护府在所属辖区的关税自主权,同时约定了如双方公民相互在对方属地范围享有居住、旅行、经商、租赁土地、文化教育、宗教等各方面同等的权利;在进出口贸易中互相给予最惠国待遇等条款。
而随《长庚条约》一同签订的,还有另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警基地车在1863》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