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1章 潜流涌动(1/2)
在欣欣向荣的长庚都护府刺激下,摇摇欲坠的大清也似乎再次焕发了生机。
1867年初,已经半隐退的曾国藩被再次征召,授体仁阁大学士,入军机处协办洋务。同年4月,改授为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衔。
曾国藩复职后,除了大力扶持现代工商业发展外,其主要则是尽快对全国军队进行整顿。
在与长庚军交战中遭到完败后,清廷“恫丧师,知募兵不足恃”,痛感“筹饷练兵为急务”,开始仿效西法整顿旧军,改练新军。
1866年冬,在曾国藩复出前,直隶总督李鸿章已经受命在天津马厂编练“定武军”。同年12月,湘军名将彭玉麟接任督练事宜,“定武军”移至原淮军屯驻地小站,定武军共有20营,计步兵6000人,炮兵2000人,马队500人,工程队1000人,共9500人。
由于江南制造局尚未形成产能,定武军的武器暂时全部从国外进口。其中在步枪方面,经过多方对比,最终采用了法国夏塞波Mle1866步枪,其主要原因就是他高达800米的有效射程,这显然是遭到长庚军毒打后造成的火力不足后遗症。
另外一方面,同样是与长庚军作战的后遗症之一,清政府于1867年7月向法国一口气下达了多达8艘铁甲舰的订单,分别命名为“定远”、“镇远”、“致远”、“济远”、“经远”、“来远”、“靖远”和“平远”。
这8艘铁甲舰以法国海军阿尔玛级铁甲舰为蓝本,排水量3550吨,全长68.88米,舰员316名。该型铁甲舰为三桅杆蒸汽帆船,装备1台往复蒸汽机,最大航速12.0节。
其武器为1864型18倍径193毫米炮单装6座(炮廓4,上层甲板耳台2), 1864型140毫米炮单装4座(上层甲板4),23倍径37毫米5管机关炮8座。而作为一款铁甲舰,其舷侧、炮廓及耳台设置了150-100毫米不等的装甲。
而为了操作这八艘军舰,清政府早在1866年12月就从各地水师中选派了80人进入法国海军学习,其中11人成功通过了布尔米克海军军官学校的测试,成为了这个时空中的第一批留学生。
拿着混迹于长庚都护府驻欧留学生中的间谍发回的关于清政府订购军舰的情报,李奥不禁哑然失笑。蝴蝶翅膀挥动之下,“八大远”居然提前诞生了。
“伊娃,作战实验室那边怎么样了?”虽然知道所谓的“八大远”不过是一个笑话,但是李奥还是关心了一下自己科技树的推演情况。
“无线电开发进度27%,内燃机开发进度68%......”伊娃迅速地报出了答案。
“嗯,果然还是不太行啊.....”李奥摸摸鼻子,虽然十九世纪是一个科技爆炸的年代,但是大多数发明都要等到电力普及之后的十九世纪末才会出现,后世发明无线电报机的马可尼要到7年后才会出生.
而内燃机的研发上,法国人德罗夏在1862年就提出了内燃机理论和四冲程原理,这显然大大推进了内燃机的研发速度,不出意外的话,1870年之前,内燃机的研发工作就能够完成,较历史上会提前7年。
“指挥官,我想您应该看看这个。”谭雅将一份情报在光幕上进行了高亮。
今天的谭雅仍然是一身招牌的紧身的运动背心,显示出她曼妙的身材线条,这也让李奥稍微花了一点努力才将目光移到了光幕之上。
“大政奉还?!”当看到日本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向明治天皇奏请“奉还大政”的消息时,李奥的注意力一下子从谭雅的身上挪开了。
蝴蝶翅膀扇起的风暴同样刮到了日本。长庚军对沙俄的胜利深深地刺激到了此时同样遭受欧美列强入侵的日本。
“中国行,我也行。”1867年1月(庆应3年),坂本龙马比历史上早了半年提出了“舟中八策”。
1867年7月25日,为争取主动权,德川庆喜抢在“萨长联盟”根据天皇密诏发动武装讨幕前,下达“大政奉还”指令,明治维新开始。
“有趣!”李奥的嘴角微微地翘了起来。“命令在日本的间谍,立即想办法接洽京都守护松平容保!我想,他现在急需我们的帮助。”
一个月后,一艘悬挂星条旗的商船在大阪靠岸。
“让开!让开!”一群腰悬长刀,身穿袖口带有白色山字纹的黑色羽织的武士大声驱赶着码头上的人群,一面红底上写了白色“诚”字的旗帜在他们的队伍中高高飘扬。
“哗,是新选组!”码头上的人群一片哗然。
“他们不是只在京都活动吗?怎么跑到大阪来了?”一个商人诧异地问道。
“不知道啊,难道是有什么重要的人物要护送吗?”有人猜测着。
在人群的围观中,几百个长条形的箱子被从船上卸下装车,并在新选组的保护下向京都方向而去。
“该死的米畜!”人群中,一个头戴斗笠的,浪人打扮的男子小声嘟囔了一声,随即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警基地车在1863》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