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6章 南北分治(1/2)
关于明治天皇的驾崩,其直接原因是一发流弹贯穿了他的右肺,从而造成的窒息和失血的综合结果,但是关于这发流弹的来源就有很多种说法了。
按照在场的有栖川宫炽仁亲王、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大久保利通等人的说法,天皇的御驾是遭到了幕府军的特遣队的拦截,而击中天皇的那颗流弹自然也是幕府军特遣队发射的。
其证据是葱华辇的照片,根据照片显示,辇上发现数个贯穿辇身的弹孔,对其中一组弹孔的连线显示该发子弹的弹道正好天皇御座重合,可能就是导致天皇死亡的那发子弹。而且根据对圆孔的测量,其直径与幕府军装备的夏塞波步枪口径相当,考虑到这种步枪有效射程高达800米,所以据此可以推测这发子弹来自幕府军。
但是幕府方面马上否认了这种指控,根据幕府军提供的作战计划、战地日记等资料,均显示装备夏塞波步枪的传习队当日仍在小枝桥附近作战,而幕府方面也根本不知道长州藩的转移天皇的计划,更毋庸说派出突击队拦截了。
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毕竟转移天皇的提案是在11月8日小枝桥失守的当天由岩仓具视、三条实美、大久保利通等人临时决定的,甚至连长州军总大将毛利亲信都是被临时通知要求派遣藩兵护送天皇撤离,作为幕府方面,此时根本就无从得知天皇的转移路线。
不甘心背负杀害天皇恶名的幕府军,自然而然地就将矛头指向了倒幕派,毕竟,此前支持幕府的孝明天皇正当盛年,却因为一场小小的感冒意外驾崩,当时就有声音说是岩仓具视、三条实美这些支持倒幕的公卿下了黑手。不过这种传言过于阴谋论,加上事涉天皇,一冒头就被各方打压,并没有形成气候。
而现在明治天皇又再次意外驾崩,所谓倒幕派杀害天皇,并企图借此嫁祸和抹黑幕府的说法也就变成了合理推测了。既然倒幕派已经谋害了孝明天皇,那么再杀一个又有什么心理负担呢?
至于夏塞波步枪,虽然只有传习队批量装备,但是这并不是什么稀罕的装备,而且倒幕军在鸟羽伏见之战的头几日中并不是没有缴获,再加上葱华辇一直在倒幕军的控制中,就算后面“补充”一点证据也不是什么难事吧。
总之,关于明治天皇驾崩的始作俑者,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即使在后世,也始终是一个未解之谜。
互相甩锅是一方面,而下一任天皇的人选才是更大的问题。孝明天皇育有两子两女,不过仅有明治天皇也就是睦仁一人活到了成年,而只有15岁明治天皇自然也不可能留下什么子嗣。所以下一任天皇的接班人理论上就只能从孝明天皇的四个养子中产生了。
不过问题又来了,因为明治天皇年初才继位,青春年少,关于继承人的顺序什么的根本没来得及做排列,所以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仁和寺宫嘉彰亲王(21岁)、尊秀入道博经亲王(16岁)、北白川宫智成亲王(11岁)、伏见宫贞爱亲王(9岁)四人在名义上都具有同等的继承扶桑天皇皇位的权力。
这四人中,嘉彰亲王在11月7日的战斗中被幕府军俘虏,随即被送到大阪软禁了起来。博经亲王在京都知恩寺出家,同样被幕府控制了起来。而智成亲王和贞爱亲王则在11月8日被倒幕派裹挟,一路逃到了长州藩的老家长崎。
三天后,幕府和倒幕派双方几乎同时以天皇名义向全国发出了诏书,宣称自己推举的接班人才是正统。
其中,幕府方的人选是已经成年的仁和寺宫嘉彰亲王,定年号为平成。而倒幕派这边,为了避免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口实,在两个孩子中选择了年龄较大的北白川宫智成亲王,定年号为令和。
475年后,南北朝的盛况在扶桑重现。
此时,从扶桑的大势看,其实是北朝,即平成天皇一方占优的,无论从实力还是情感方面,近畿、中部、关东、东北地方的多数大名都是幕府的支持者,少数藩中虽然倒幕势力略微占优,但在大势威压之下,也只能对外宣称服从幕府。
而南朝(令和天皇)一方的基本盘自然是西南四藩所在的九州、四国地方,另外中国地方的大名也更多更亲近于倒幕派。
基本上,从人口及土地来说,北朝与南朝的实力大约是六四开。
但是具体到军事实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以萨摩、长州为代表的西南诸藩在战国时代已经是扶桑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黑船事件”后,由于地理位置问题,他们同欧美强国接触最多,通过海外贸易,逐渐成为经济发达之地。同时,军事上也大量西化,是整个扶桑最早建立西式军队的地区,所以虽然控制的土地和人口不及北朝,但南朝的军事实力却明显在北朝之上。仅仅大炮一项,南朝仅仅萨摩一藩的大炮就达300门之多,而整个幕府军的大炮加起来不过100门出头。而新式军队方面,北朝合计有西式训练的军队近8000人,而幕府军中仅仅有传习队和青龙队合计不到2000人的新式军队。
1867年12月,南北朝的第一场大规模的战斗在山阴道石见国打响。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红警基地车在1863》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