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3节(1/4)
几百年后的事情,关现在的卫青毛事?
不说别的,十年之内纸张跟印刷术能彻底推广开,那特么都是奇迹。
看看后世一项技术从诞生到推广用了多长时间,就知道想在西汉这种生产力匮乏,集权统一尚未完全成熟的时代,想要全国上下完成技术上的转型,绝非是件容易的事情。
更不用说,纸张跟印刷术,还会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保不准有人会从中作梗。
总之他卫青要做的,就是个甩手掌柜,如今最关心的,还是如何艹翻匈奴狗。
到此时距离皇长子的诞生只剩一个月时,边境终于传来了消息,在云中郡、朔方郡已经发现了匈奴军队出没,战争一触即发!
第三十八章:风雨飘摇,战事起
十天之后,五万匈奴军强攻上方郡,短短五天的时间里,就硬生生的撕开一个豁口。
与此同时雁门关告破,守城将领兵败被杀,河间王刘德带兵奋起反抗,与匈奴军周旋于代郡。
按照以往的经验,匈奴军南下多是掠夺资源和人口后,之后迅速撤离,否则被汉军包围的情况下很难脱身。但这次代郡的匈奴,完全没有撤退的意思,似乎是铁了心的要牵制住冀州地区的汉军。
二十天后匈奴单于集结大军,号称十万进入汉军腹地,匈奴军人人配马,来往迅捷如飞,绕过固守的城池、兵指长安!
匈奴单于也很清楚,他这次带兵入侵,要的就是速战速决,绝不能拖下去。
天神已经降下旨意,汉朝即将诞生的这个皇长子,如果不能将他扼杀在摇篮当中,未来匈奴的气运,将会由盛转衰,从此一蹶不振。
正因如此匈奴单于,不得不冒这么大的风险杀向长安,要知道在大汉国土作战,对于匈奴来说,是绝对的劣势!
匈奴都是骑兵,在草原上根本不需要关心草料问题,进入大汉国土,根本没有那么多草场,提供给他们补给。
至于说以战养战,也纯粹是空口白话,汉朝不是游牧民族,是筑城的农耕民族。
汉军不擅长在草原作战,匈奴军也没有攻城的经验,匈奴都是骑兵,骑兵攻城基本等于白给,就算匈奴的马强横无比,甚至有飞云踏月之能,可在城池的加持下,汉军的巨魂兵也能发挥出百分之两百、三百的实力。
如果短时间内没办法啃下来城池,汉朝的援军会源源不断,等把城池打下来,城内的守军在一把火把所剩无多的补给烧光,匈奴都可以考虑下班师回草原了。
自古以来,打仗都是拼的后勤,没有后勤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长期作战,这也是就算当初匈奴兵临长安城下,也没有考虑跟汉军再干一架的想法,得不偿失。
所以这次匈奴来的气势汹汹,可从上郡到长安的县乡却没有受到多少骚扰,某种意义上说也算是件大幸事。
程不识和李广居安思危,特意加强长安的兵力调控,并将南方的机关兽都调回来,面对这不日即将抵达的匈奴军,做好充足抵抗的准备。
不仅如此,以窦婴为首的主战派,也站出来表示,这次匈奴入侵,对于汉军来说绝对算是一个上佳的机会。
汉军在草原不是匈奴的对手,匈奴军来到汉朝复地,也等于关门打狗。
当初李当户所说的那些,汉军对匈奴不利的劣势,反而能转化为优势,所以就算不能吞掉匈奴,至少也得撕下一层皮来,一雪前耻!
朝廷怎么考虑的,卫青已经猜到七七八八,不过现在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长安周遭的县乡上面。
随着匈奴军越来越近,这些县乡里的小动作越来越多,光是郭解呈上来的名单中,几乎每个县都喜提上榜。
这天卫青从郭解手中接过竹简,发现上面多出一个既陌生,又有些熟悉的名字栾大!
帝都鬼魅作祟,栾大出手镇压。
“栾大是谁?”
郭解说:“栾大乃是胶东王刘寄宫中的尚方,后来与少翁拜同一位老师学习方术,此次长安动乱他与师兄一同前来助阵。据说有同鬼神之能,又得到丁义候的推荐备受瞩目。就连太皇太后都亲自召见了他。
这次栾大出手镇压作祟的鬼魅后,被太皇太后封为五利将军,少翁被封为文成将军,一时间被拥戴为长安方士之首。”
栾大跟郭解,算是这次来长安助阵的人员中,名气最大的两个。
不同的是郭解的威望是在民间,而栾大的名望是在上层勋贵。
这到比较容易理解,即便是在后世,那些玄学相师也多服务于豪门大家族,他们就像是藤蔓,必须依靠一根参天大树才能存活,单独一个人很难成事。
就拿方士中扛把子的张角来说,黄巾军当时声势浩大,趁着当时社会腐败,政治黑暗,民不聊生,一句“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全国相应,然后呢?
还是被平推了,如果不是群雄割据,导致最后三分天下,成为汉朝灭亡的一个导火索,还没陈胜吴广有存在感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卫青,真不是姐控(至卷①①第四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