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 3 章 难以完成一日三餐(2/4)
好书推荐:
秋莹不得不上山砍柴,迎着清晨的霜露,砍了些细小的柴火,沿路采了些她认识的野菜。
可惜大多都不认识,在她眼中如同野草,生怕摘错了毒死自己。回到家中,劈完柴火,她已经吃不消瘫坐在板凳上,本想给自己做个面片补补身子,谁料愣是做成了面疙瘩汤?叶秋莹仰天长叹——唉,饿不死就行。休养生息片刻,恢复了少许元气的叶秋莹,打算去镇上逛逛。八十年代的农村,基本没有什么大型家用电器,她不擅长木工活,所以光在柳桥村当修理工,她很可能会饿死。叶家后院倒是有一亩荒地,可惜她不会种地,等她学会了,黄花菜都凉了。术业有专攻,还不如留给她盖间工作室。五月末,天气已经变暖。漫山翠绿,山路两旁长了不少野花。前世她是个技术宅,除了工作的时间,基本和原身差不多,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吃饭全靠外卖。难得近距离接触乡间美景,叶秋莹感叹不已,没有失真的高清晰画面,真实且富有生命力,远不是相机能够呈现的。当然,这种感叹只持续了不到半个小时。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叶秋莹已是脸色发青唇色泛白,不得不中途停下来休息。这副身体太弱,养好伤以后,锻炼身体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还得准备一辆代步工具,买不起汽车、没有配件组装不了电动车,拼装一辆自行车也不错呀!走走停停,耗费近两个小时,叶秋莹终于赶到青源镇。青源镇和柳桥村相比,人多了不少,除了两三间小商铺,还有些许小摊贩。镇上还有卫生院和小学,面积不大,可几乎整个乡镇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都在这里。听说镇上刚通电,她还能听见乡镇政府广播传来的年代金曲。没有遇上赶集,能逛的东西也不多。叶秋莹问了一圈,镇上都是家庭式经营,没有招工需求,她只能去县城看看。幸运的是,她在小商铺找到了卖小灯泡的商家。青源镇刚通电,灯泡正热销,几家小商店都备了不少灯泡。叶秋莹花了两毛钱,买了两个小灯泡,一个留着备用,一个用来修理翠萍嫂子的手电筒,临走前又买两包火柴。东西买齐,叶秋莹也不再耽搁,返程回家。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又渴又累的叶秋莹,狠狠灌了一大口凉白开,濒死一线的她,才终于感觉自己活了过来。转瞬,她又屁颠屁颠跑去修手电筒。趁天还没黑,她直接将修好的手电筒送了回去,今日事今日毕。经历了下午险些晕厥事件,叶秋莹决定还是好好休息几天,再去城里找工作,正常失血过多导致濒死的伤患,一般都会待在床上静养。她倒好,刚醒来就东奔西跑,元气大伤。叶秋莹不敢再作死,乖乖宅在家里,玩原身爹爹留下,现在是她的了。叶秋莹乐呵呵拿着工具,在家中四处游走,墙面地面门窗查漏补缺,哪里损坏补哪里。她一向喜欢干净宽敞、简约风的房子,索性拆解了无用的木板和布料,整个房间顿时通透不少,看起来也更加明亮宽敞。唯一遗憾的是——没有电!没有电,意味着她得劈柴做饭。叶秋莹欲哭无泪,一个伤患没有充沛的体力,难以完成一日三餐。值得一提的是,养病期间也有乡亲来找她翻新家具,因为需要重新锯木头修补缺损,还得凿木刨花打磨,工作量大工钱少,也就被她婉拒了。一连休息三日,昏厥的现象才有所减缓,看着为数不多的口粮,叶秋莹不得不踏上前往县城的路。作者有话要说张家这个手电筒显然经常擦拭,甚至比周主任那把还要新,除了些许凹陷,几乎没有生锈的地方。翠萍在原身的记忆中为人不错,叶秋莹也就没有拒绝。她接过手电筒,照例试了下灯泡,小灯泡已经老化损坏,扫了眼内部零件倒是没有太大问题,就是绝缘层卡片松动易断,翻新一下就行。叶秋莹扫了一眼满脸期待的翠萍,将手电筒还了回去。“要换灯泡,几个小配件也要换,我没有材料,你还是找别人修吧。”翠萍一听,叶秋莹不是不能修,而是没有材料!她心里不由盘算着——换几个小零件,再加上修理费,起码要一块多钱,车票来回也要五毛钱。一把新手电笼统也不过五块钱,为了修个旧的,将近要花费两块钱,还要专门跑一趟县城,实在划不来。翠萍看向叶秋莹,圆圆的脸蛋带了些祈求。“秋莹,你帮我修吧,一块钱买零件够不?”此话一出,原本歇了心思的叶秋莹,登时眼神一亮。她正发愁没有车费去城里,一块钱足够她跑一趟县城,出门找工作的时候,再顺手淘几个小灯泡一举两得。至于小灯泡,顶天也就一两毛钱。这笔生意,她接!“行,这事包在我身上。”见她答应,翠萍别提多高兴,生怕她不答应,急忙将一块钱塞进叶秋莹手里。修一个是修,修两个也是修,叶秋莹立马看向另外几个人。“你们也要修东西?”门外六七人过半都是看热闹的,只想看看叶秋莹是不是真有本事,一个木头还转性了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八零年代维修工》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