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十三章 院士的加入(1/7)
过去半年中,和岘渔业的新厂区也顺利竣工。
终于,历时一年多,和岘渔业终于搬离了破旧的厂区,全部搬入了新厂区。
高达百米,三十多层的总部大楼,饶是在七八公里外的城区,也是可以清晰看到。
半年的发展,和岘渔业的产能也渐渐稳定下来。
现在的和岘一个月能够生产大约两万吨的海产品。
其中百分之八十,远销霓虹,剩下的,则是卖到海西省各地。
因为包装精美,味道上佳,和岘渔业的商品,一度成为送礼的绝佳选择。
一个月,和岘渔业的营业额为一亿元,去除成本,净利润为五千万元。
其中,一半利润上交给和岘的财政账户。
对于和岘而言,算是有了一个稳定的经济来源。
纺织产业,在洛凡的扶持下,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海滨新区,负责研发,设计,宣传。
而北海区负责制造,平遥区负责运输。
短短半年间,好几个服装品牌就在和岘诞生。
比如,专注于高端西服的,阅山。
专注于女性衣物的,窈窕。
还有专注于儿童衣物的,彩云。
……
其中有好几个,因为其物美价廉的特性,深受整个海右省的群众所喜爱。
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这些品牌。
不过,与和岘渔业这般巨无霸相比,纺织产业则是差了一丝。
整个纺织产业,一个月的营业额为八千万,一个月的净利润为三千万元。
而且,因为洛凡只是扶持,并没有创办纺织相关的企业。
因此,对于纺织产业,洛凡只能够收取一些赋税和分红。
赋税,不难理解,是城市的重要资金来源。
农业有农业税,企业有企业税,个人有个人所得税……
至于分红,则是和岘官方对本地企业的一种特殊扶持。
一些有潜力,但又缺乏资金的企业,就有可能获得来自和岘官方的投资,以帮助这些企业快速发展。
既然为投资,那就要占股。
不过,一般来说,和岘官方的占股不会超过百分之三十。
而且,和岘官方不介入具体的企业决策,只享有分红。
城市,其实就是一个大平台,一个人人都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平台。
因此,在未来,除了涉及民生根本的产业外,洛凡都会给予充足的自由。
自由和计划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离了谁,经济发展都会出问题。
除了渔业和纺织业外,过去半年中,还有一个产业,在洛凡的扶持下,蓬勃发展。
而那就是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信息产业。
大概在三个月前,洛凡去了一趟京城。
信息产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
但现阶段,九域专攻于信息产业的人才极少。
大部分,都在京城的研究所中。
因此,洛凡特地前来,想要碰一下运气,看一下能不能够招揽到合适的人才。
现在的他,并不缺资金,缺的只是人才。
至于为何不用系统定制出专攻于信息产业的人才,原因无它,价格太贵。
相比于文科人才,理科和工科的人才都数倍贵于文科。
来到京城,一番拜访,还真让洛凡找到了合适的人才。
最高科学院的苏善元院士。
他曾经在美利坚留过学,专攻晶体管,是信息技术领域的大佬。
在九域建立之后,响应九域的号召,毅然决然地回到九域,投入到九域的建设之中。
过去三十多年,他主持建造了九域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巨型计算机和微型家用计算机……
虽取得如此多成就,虽贵为院士,但他仍旧没有放弃学习新知识。
每一篇的外国期刊,他都会看。
对于世界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也都有了解。
可以这么说,在现在的九域,没有人比他还要懂信息技术。
他比任何人都懂得,信息技术就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谁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谁就占据了未来。
因此,他曾不止一次,向上面提出建议,大力发展信息技术。
但现在,各处都需要钱,以经济建设为核心,必然会影响其它领域的发展。
军事和科技领域,受影响尤为明显。
哪怕苏善元是院士,哪怕他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
但还是要不来多少经费。
很难想象,一个两鬓斑白,应该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正因为经费的事情,到处奔波,求人。
明明一生的成就够多,但他还是想为九域未来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两人初次见面,是在苏善元的家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城市建设,从小渔村到世界之都》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