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章 僮身(1/2)
老师傅正端坐在家中正堂,摇着扇子,似乎明白大家即将到来议事。眼看大家伙都到来差不多,耀南首先把这些天遇到的事,也就是关于谢知晓和秀梅的事,一五一十的详尽与大家道来。同时大家也把早前跟耀南商讨有关于请求流民道人前来处理的事说出来,跟老师傅商量。
老师傅皱着眉头,说道:
“我不同意请外面的人来介入我们村的事”
“可是不同意,恐怕这场危机会加重啊”
其实大家看得出,老师傅心里也很纠结,一方面确实想解决这件事,另一方面也拉不下脸,毕竟这日后传出去让村民怎么看?
大家议论不休,时间已经过去两个时辰。人群中张老算是看出了老师傅其实是想找个台阶下和顾全面子。就提出了一个意见:
“你看这样吧。我们和流民道人一起做一场大法事,我们参与,流民道人也参与,各做各的!我们做我们的平安祈福,他们做他们的,你看如何?”
“我看行!”老师傅这下答应得倒是爽快,紧锁的眉毛算是松了开来。
本村的南无佬团队在做着平安祈福法事的准备工作,比如一些手工活,表文等。算着日子,流民道人当初说的“三个半月”也快到来。
或许一切都是缘分,流民道人在七天后,竟然提前回来了。也像上次一样,一辆简易木车,上面推着都是“吃饭的家伙”,回到了湾角村。
刚到村口不远,谢知晓刚好在路边的田地里抓蛐蛐,第一个知道。他赶忙跑去找到耀南夫子:
“那几个刀枪不入的道士回来了”
耀南大喜,赶忙走向村口方向,此时流民道人已在村口旁的空地上停了下来歇息,不过人群中倒是多了两位,这是上次没见过的。
耀南过去,说道:
“师父们回来了,哎呀,这段日子是发生了好多事啊,不过好就好在你们提前又到这里了!”
“你们村的事我们大致听说了,路过前一个村的时候,已经有村民在传。”
“是是,师父知道就好,这两位是?怎么上次来的时候没见过?”
说着,两位主动站起来,向耀南拱手做礼:
“我姓刘,名玉廷,龙门人士”
“我叫梁殿杨,琼州府文昌人士”
耀南一听,这是广府片区口音啊,与流民道人的客家话明显不是一路人。
“你们好!你们好!”
看到耀南有些疑惑,一名流民道人给耀南解释道:
“这两位,是我们一路走江湖,到各地,所收的二位徒弟,确切的说,是有意跟随我们过来你这边,一起起馆传法的。一路上经过我们观察,二位品性还不错,是可以放心的把我们的功夫传给大家的。”
这时,另一位流民道人补充道:
“这位刘玉廷,是我们到雷州龙门镇所收,至今尚未过教,他很有心要学,很可惜,他不识字,所以日后还是得耀南和殿杨二位一起教导他了。”
“既已是同门师兄,相互指导实为应当”耀南道:
“现在你们三人,谢耀南,刘玉廷,梁殿杨,已齐三位,我们就可以择机起馆给你们过教传法了,当初我还担心三个多月后,我们再回到这里,不够三五人如何是好?现在想来,是多虑了,一切自有师公冥冥安排啊。”
“传法必须三五人吗?”耀南疑惑道:
“是啊,我们六壬师公教,起馆过教一人是不行的,人数必须三人或五人,或者七人,九人,最多不能超过十三人”“而且开馆必须是七日为一馆,学满三馆或七馆后,试功夫问杯可以出教下山。”
经过解释,耀南明白了为何流民道人从远处也要带上二位“预备弟子”大老远跑回来,原来是学法有人数方面的硬性规定。
可现如今当务之急并非起馆过教的事,而是要解决村里之事啊。虽说流民道人沿途已听到口口相传,但详细的细节,还需要耀南给他们详细道来。
耀南说:“师父师兄们,你们先去我家住下吧,地方宽敞,大家都能安排得过来!”
随后耀南把一众人等,带到自家,安顿下来,其他村民还主动前来帮工,做了顿饭。朴实的村民知道流民道人是来帮助村里,自然很愿意提供相关的后勤保障。
酒足饭饱,耀南详尽说了这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流民道人说,这在他们看到是属于“大犯”,何为“大犯”?通俗的说,即一种比较凶险的煞气在村中游荡,非一般法能彻底解决,普通的制煞驱邪,只能一时,长期作用不大。
所以流民道人们决定行“制大犯”法科,用他们的话来说叫“顿大犯”。不过也向村里开出了价格。
“我们也是四处讨生活,这你要知道,所以该有的红仪也要有。”
“明白的,师父们需要多少法金红仪呢?”
“就三千六百文吧。”
“行,我叫全村人集资。”
这笔数也不算小数目了,非一般家庭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七教来的新书》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