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二卷 飞龙在天 第二百一十三章 弄巧成拙(3/4)
好书推荐:
巫县灰蒙蒙的城头近在眼前,看不见旌旗招展,看不见兵甲森森,这般看去,巫县一片平静。
催马向前,一千兵马须臾间直抵城前。“我们是宜都孟将军的兵马,快开门放我们入城。”军卒们隔着护城河,向城头守军喊话。此刻,蒋琬已披甲执剑候于城头,听得军卒们的叫喊,便高声道:“孟将军人在何处?”蒋琬为人谨慎,在不见自己的情况下,当然不会就此开门。孟达便驱马上前,直抵河边,仰头叫道:“公琰,是我,快打开城门吧。”蒋琬手搭凉蓬,细细的扫视半晌,认出城下那将果真是孟达。他并没有下令开城,而是继续问道:“子度,夷道地势险要,城池坚固,你如何能让刘封攻破城池?”孟达一脸无奈,叹道:“说来惭愧,那刘封攻城甚猛,是我一时疏忽,被他击破一处城墙,几万大军一涌而入,我难以抵抗,才使夷道失守。公琰,快开城门放我入城吧,刘封的大军就在后边穷追不舍。”蒋琬嘴角微微上钩,冷笑道:“好吧,子度你且等片刻,我这就下令开城放你们入内。”蒋琬说罢,便不见了人影。孟达以为蒋琬已下得城去,准备亲自开城迎他入内,手便不经意的摸向了腰剑佩剑,打算见面的时候,突然发难,将蒋琬一举斩杀,兵不血刃的逼降众军,拿下巫县。正自盘算之间,蓦然间,城头传来一声炮响。急抬头时,猛见原本平平无奇的城头,陡然间无数军兵现身,一枝枝闪着寒光的箭矢,虎视眈眈的对准了城下之军。忽生突变,孟达大吃一惊。蒋琬这般所为,正是奉了诸葛亮的密计而行。诸葛亮说得很清楚,夷道城乃扼守入蜀的关键所在,此城位于群山之间,暴露于敌方的攻击面不过数百丈之宽,敌人纵有十万之众,也难以在城前展开,三千兵据守此城,虽千军万马之敌也无法攻克。孟达身怀将才,只要他肯一心坚守,夷道城固若金汤。诸葛亮对孟达的将才绝对放心,但对其姓格与为人却不放心,如果不是刘备对孟达极为器重,令其任宜都太守,诸葛亮本就想将他调离此要地。只是如今荆州已失,益州未下,刘备集团内部人心动摇,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若将孟达调离宜都,则极有可能使其心生猜忌,就此生叛。所以,种种顾忌之下,诸葛亮才没有劝刘备换人回守宜都,但诸葛亮为防不测,又命蒋琬驻军于巫县,一方面作为第二道防线,一方面也有监视孟达的意思。诸葛亮在锦囊计中说得明白,只要孟达忠心守城,以其之能,宜都必然稳如泰山,如果宜都郡失守,那必然是孟达生叛,投降了刘封。介时孟达必会献计,妄想骗取建平,以为刘封做献降之礼。正是因此,蒋琬才会有此部署。“蒋公琰,你这是为何?”孟达明知计谋被识破,仍抱有一线希望,佯装无辜的厉声质问道。城上的蒋琬再度现身,冲着孟达喝道:“孟达狗贼,你背叛主公,意图骗我城池,你的歼计早已被孔明军师识破,还有何颜面在此逞狂。”听得此言,孟达心惊胆战,蓦然间想明白了蒋琬屯军在此的意图,原来竟是那孔明对自己早就不放心,特意安排下这路兵来以做防范。震惊之下,孟达不及多想,转身勒马便逃。主将一动,一千兵马亦心慌意乱,跟着便轰然而散。“放箭,射死这帮叛贼!”蒋琬一声令下,城上箭如雨下。此时一千孟达军大多挤在护城河边,在这样的近距离下,结阵抵挡箭袭尚且不易,更何况是撤退之下,一片混乱的局面。背城而奔的士卒,后面的要害完全暴露在敌人弓箭手的视野中,一千多人便成了对方练习的靶子一般,在密如飞蝗的箭雨之下,如被大水冲溃的蚁群一般,一片接一片的栽倒于地。孟达倒是逃得快,但在这等近距离之下,他又岂能幸免,只听耳畔箭风啸啸,刚奔出十余步,只觉肩头剧痛,一箭利箭已然穿骨而入。孟达痛得是咬牙欲碎,但在这生死一线间,他也顾不得去管伤势,却将身子斜贴于马腹之侧,借着精良的骑术,不顾一切的远遁而去。须臾之后,终于逃出了敌城箭雨的射程范围。孟达艰难的爬上马背,低头回望,一条细细的血迹从城下一直延伸至脚下,全都是自己淌落的鲜血。再看身后,一千多士卒,几乎有大半都死在了敌箭之下,侥幸残存的败卒,个个狼狈不堪,如过街的老鼠一般落荒而逃。孟达目如刀锋,迸射着猎猎的怒焰,死盯着城头,咬牙切齿的骂道:“好你个蒋琬,这一箭之仇,我孟达将来必定讨还!”信陵县。就在孟达的兵马离开后一天,随后而至的刘封大军便接管了这座建平郡最东面的县城。大军进驻之后,暂时便停止了西进。由于荆襄一役,消耗钱粮不计其数,理论让刘封并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发起西征。但是,天赐的良机,一旦错过,若让刘备拿下益州,到那个时候若想再西征,便是难如登天。为了不错过这绝无仅有的机会,刘封只能在粮草不足,大战方歇不久的情况下,仓促的开始西征。在这种情况下,西征军的粮草供给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三国之战神刘封》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