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浪漫青春 > 穿越北齐,我是精神病高洋的儿子! > 第59章 士贞此言,正合我心
下载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9章 士贞此言,正合我心(1/2)

目录
好书推荐:

409年,冯跋建立北燕,北燕亡国后,冯弘孙女文明太后执掌北魏朝政数十年。

冯氏出王爵数人,极度尊崇,冯氏家族成为北朝时期权倾朝野的外戚。

另一支则于南北朝时期南渡刘宋,定居岭南,后成为岭南豪族,即岭南冯氏一族。

长乐冯氏首见于记载的史书是《晋书·列传》。

史书载:“冀州长乐郡之冯氏,为冀州著姓,自六朝逮唐,绵绵不绝,而子孙迁徙他地者,皆称长乐。”

民国《冀县志》称:“燕魏齐周之时,信都大族唯冯氏最盛。”

民国《冀县新乡土志》中也称:“燕魏以来,信都大族,唯冯氏最盛。”

太原王氏大名鼎鼎,太原王氏认为自己是周灵王太子晋之后,后世多承此说。

罗亨信《王氏族谱序》曰:王之先本姬姓,盖周灵王太子晋之后。

历汉晋,自北海以下为二十一望族,至唐又定为三望族:曰琅邪,曰太原,曰京兆。

魏骥《王氏族谱序》曰:

王氏子孙,于天下最为繁衍。其末皆出姬姓,周灵王太子晋以直谏黜为庶人,子孙以王者之后,遂以王为氏,世居太原。

南齐琅邪王俭撰著《姓谱》,置“太原王氏”于琅邪王氏之前。

可见太原王氏的影响很早就盛于琅邪王氏。

《广韵》载王氏二十一地望,太原王氏居二十一地望之首。

《广韵》是宋人据隋代韵籍编著的。可见在隋代之前,已有居二十一望之首的说法。

太原王氏地望太原郡,始于秦,无怪历来有太原玉氏显于秦汉之说了。

但认真考证起来,琅邪王氏的实际始祖,应是西汉昭帝时期的博土谏大夫王吉,王吉《汉书》有传,为成语“弹冠相庆”的主人公。

太原王氏始祖,祁县支脉是东汉太尉王允。

晋阳支脉是王柔、王泽兄弟,时间都在东汉中叶以后。

齐郡也有很多世家大族,得到他们的支持,高洋才能对抗晋阳的鲜卑勋贵们。

这些世家大族给高洋提供粮草、辎重、甲胄、兵员、人口,只有这样才能制衡晋阳勋贵,高洋的皇位才能坐得稳啊!

高洋对此也是无奈之举,要么皇位不稳,要么举目无亲。

太原免除赋税三年,说明高洋大力拉拢并州太原士族,并州士族能保证自己的地位,也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的名望与经济实力。

实际上,他们自汉末三国以来,便“武德充沛”,普遍拥有较高的军事素养。

如魏晋时期的王浑、郭淮、温峤等人,皆文武双全,闻名一时。

这并非是巧合,“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乃以燕赵之士为首。

秦汉以降,并州长期作为中原抵抗外族入侵的基本盘之一。

在长期的对抗过程中,并州“人性劲悍,习于戎马”,养成了尚武好战之风。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武将、士卒,虽然在骑射方面略逊于少数民族,但论战斗力也是非常可观、强悍的。

因此,刘渊、尔朱荣、高欢等枭雄虽然割据并州,却也免不了任用一些汉人氏族、宗主、渠帅或坞堡主。

杨愔马上站出来说道:“陛下英明,冀州的渤海,长乐郡,并州的太原、青州的齐郡百姓们必将感念陛下的大恩大德。”

徐之才也紧跟站出来奉承道:“陛下的如此恩德,各郡百姓必感恩戴德,臣为陛下贺喜。”

高洋把高隆之和高岳也算计进去了。

他们两个要是反对,家族里面的宗族长老绝对恨死他们。

所以他们那些反对派根本不敢反对,古代谁敢自绝于自家宗族啊!

这样无异于自绝死路,断自己的前程。

高洋满意的看着众人的反应,缓缓开口道:“传我诏令,冀州的渤海、长乐二郡,是先帝最初被封的国土,是起义大旗开始升起的地方。”

“并州的太原、青州的齐郡,是圆霸基业的所在,帝王命数的根基;君子有所作为,贵在不忘根本,想到恩惠普施免除田租。”

“齐郡、渤海可一同免除赋税一年,长乐免除赋税二年,太原免除赋税三年。”

时光如水,岁月如梭。

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天保元年的十月份。

粮草甲胄等已经准备齐全。

高洋准备前往晋阳,迎战关西宇文泰。

前往晋阳之前,他要好好谋划一番。

毕竟太子还年幼,自己刚登上皇位,根基不稳,难免有些人会有什么想法。

十月初一,

高洋召集自己的心腹秘密谋划。

高德政、徐之才、宋景业、杨愔,王弘、冯文落、魏收,张亮、潘乐、张亮,杜弼、可朱浑元、赵隐,彭乐等人。

高洋坐在上面,低头看着众人,眉头微皱的说道:“西贼宇文泰犯我大齐,朕决定御驾亲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北齐,我是精神病高洋的儿子!》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
书页 目录
阅读推荐: 宿命之环 帝国之刃 今天开始当城主 诸天窃贼 长生修仙:我能用族人的气血加点 大奥术师她今天赚钱了吗 这本小说很健康 我在星际炼丹封神 人道大圣 斗破:家祖玄帝萧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