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016章 唐海洋:事儿发了?(1/2)
原本宁静的夜晚,顿时喧闹起来。
秦信忠和唐海洋分别去各家各户喊人,特别是壮劳力,过去搬运粮食。
然后,整个生产队就热闹了。
唐海洋家院子里,五六支火把熊熊燃烧,几十号男男女女肩挑箩筐,背着背篓,个个喜气洋洋。
秦信忠站在牛棚前,指着里面的粮食,挥手笑着说:
“一百斤棒子面,两三千斤红薯,是海洋帮忙牵线,用咱们队六头绵羊换来的,请大家鼓掌!”
热闹的掌声响起,夹杂着喝彩叫好声,气氛欢快。
秦信忠拱着手,面带微笑,十分谦逊的向众人行礼。
他大致观察了一下,在站的不分男女,身上穿的衣服都带着无数的补丁,但他们的精神头很是昂扬。
哪怕都饿的头晕眼花,也都十分乐观,对未来充满着期望,眼里有光。
过了片刻,秦信忠双手按了按,掌声逐渐平息下来,他十分严肃道:
“老规矩,先把粮食搬到仓库去,然后再行分配,着重提醒,跟以前一样,都不许张扬!”
众人齐声附和应是,这年头的人都有敏感度,知道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全都心里有数。
接着,装的装,称的称,挑的挑,背的背,把红薯运走,众人齐心协力,干的热和朝天。
唐海洋在牛棚里帮忙抬称,看了好一会儿,也没见秦京茹过来,不用说,这丫头又偷懒了。
三千斤的红薯看似很多,但经不住乡亲们搬运,不一会儿就只剩下一小堆。
突然会计咦了一声,在秦信忠耳旁轻语几句,秦信忠点点头,侧头问唐海洋:“红薯有多的?”
“嗯,是说多了几百斤。”唐海洋颔首回道。
秦信忠摆手道:“咱们不占别人便宜,一是一,二是二,这些多出来的红薯你找机会退还回去。”
唐海洋倒没勉强,满口答应下来,毕竟集体是集体,个人是个人,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之所以多放几百斤出来,也是怕称有误差,这种情况只能多,不能少。
该运的粮食都运走,事儿还没完。
唐海洋把门锁了,提了个竹篮,跟着秦信忠等生产队干部,一块儿前往仓库分粮。
生产队收获的粮食分配,总的来讲就是:“先完成国家的、再留足集体的、最后才是社员自己的”。
具体在粮食分配政策上,首先要完成国家粮食统购任务。
然后,集体提留种子、饲料、五保户口粮等,剩余的粮食按人口和工肥进行分配。
一般是采取三七开的分配办法,即:
人口70%、工肥30%。工肥粮中再分二八开,即工分80%,肥料20%。
即所谓的“大三七、小二八”进行粮食分配。
这种粮食分配方式,既可调动社员劳动生产积极性。
也可促进各农户多交人畜等有机肥,解决农业生产部分用肥需要,又利于促进粮食增产。
再说具体点,这种分配制度,实际上是实行“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一般是人头(基本口粮)占70%,劳动工分占30%(各地、各时期可能不尽相同)。
初心是为了保障军烈属、孤寡老人、孤儿幼儿、重病患者等老弱病残、劳动力少的人员的基本生存权利。
实际上也达到了这一目的。
因此这个时代就算没有一个劳动力的家庭,也不会没有一点粮食,不会由于没有劳动力就眼睁睁挨饿。
今天的粮食算基本口粮,所以是按人头分,倒是很好分配。
六大队第三生产队,总共有几十户,三百多口人,不管是棒子面,还是红薯,都按人数分配。
别看有两三千红薯,实际分下来,每人也只能分到七八斤,棒子面就更少了,每人二三两。
红薯好分,棒子面太少,秦信忠跟众人一合计,干脆把救济粮提前发放一些,凑足每人半斤的量发放。
大伙都赞同,于是就不再耽搁,开始以户为单位分粮。
就在众人分粮食的时候,唐海洋也在仓库闲逛起来。
仓库是三间屋,窗户结实,双扇木门,厚实坚固。
锁具有三套,三套锁环环相扣,必须同时开锁才能打开,固若金汤。
之所以加两把以上的锁,是因为有的保管员监守自盗,利用夜晚私自开库,偷盗库里的粮食和物资。
由鉴于此,各队的仓库门锁都在两把以上,除保管员一把外,另一人必须通过民主选举。
选一个品德高尚大公无私的人加锁监管,否则,把监守自盗换成狼狈为奸,双倍流失。
这个人选一般是副队长或会计兼任。
仓库中有不少麻袋和大缸,装着各种粮食。
很快,唐海洋就找到了麦子、稻谷、高粱、小米、花生和芝麻这六种农作物的种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四合院:奋力拼搏那些年》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