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4章 寻知(1/1)
苦涩且甘甜的沙,扬一把,挥洒自如;许下那年华下的花,果何时成熟,只记得身心俱疼且泪湿眼眶。
记忆里,是孩提时代的钟声,悄悄唤醒我那朦胧的眼睛,远远看去,是一个孩子呀,这个孩子,背上奶奶给他缝制的书包,今天的他也是第一天就要去上学了。
第一次去学校,由于我家住的地方比较偏僻,所以没几个人和我是同路步行去上学的,恰好那年我二公公家的张浪也到了读书的年龄,所以同行读书的人里面有他,再一个就是我二叔的小姨子,那时候也是住在我家这里,叫唐梅,这个人比我们年龄都大,她将要去念六年级了。
同时,我们读书的年代没有学前班或者幼儿园,我们是一进学校就从一年级开始读起,在起身去学校的那天,家里人再三叮嘱张浪和唐梅要好好待我,怕我被人家欺负;就那样,在一个清晨阳光明媚的日子,伴随鸟儿的歌唱声,我踏上了我的寻知之路。
那时候,我记得我们去读书的地方叫歹摸平,那是一所很老很老的学校,而学校的构造只有两层:土筑的墙,瓦盖的屋顶,木制的楼层,学校背后是一个滑石头,石头夹缝间有一棵桃树。
在这所学校里,只有两个老师,而且这两个老师都姓吴,且是兄弟关系,数学老师是吴道雪,语文老师则叫吴道良,两人都大概是三十七八岁的样子,而且都是男老师。
在看学校里面的样子,传统式的木桌,最下面一层的地板是土地板,窗户也是用木料制作的;而窗户的透明物,不是玻璃,而是那薄膜塑料,风吹的时候就会沙沙作响;除了窗户,值得一提的还有墙上和木柱上的帖纸,那些画纸都是用洋芋糊沾上去的;最后就是黑板,由于需要照顾到一个班级里面最后排的学生看到黑板,所以黑板也是木制的,且放在一张较高的桌子上展示老师要讲的内容。
在那个读书年代,教师教书基本都是采用板书的形式,所以前排难免会有无数的粉笔灰扑面而来,但不影响好学的同学想坐在第一排的信念。
去往歹摸平读书的路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路过有户人家的时候,那家人喂了一条狗,那条狗跑出来一阵狂叫还把我吓哭了,后来是那家人出门喝止了的,这也导致我后来一段时间经过那里都担惊受怕的。而那时候,由于我人年龄最小,个子还不高,所以走路我都赶不上张浪和唐梅,也就经常落在了后面。
一条弯弯的小路,从山林到山地,从一户人家到看不到人家户,再从看不到人家户到看到歹摸平许多户人家,包括学校,曲曲折折地延伸着,直到与一条马路重合。那时候的马路也是土路,只是相对于小路来说会更宽,我至今都还记得那条路上的一点一滴,因为它是我走了半生的路,枯黄岁月,故事载着年龄,也就成了我人生的第一站。
“咿咿呀呀,呀呀咿咿”,老先生拿着一本课本,一根竹鞭在摇头晃脑地教着学生。
轻轻推开学校的木门,我们三人举起小手道:“报告!”
“进来”,老先生回应道。
进了大门后,唐梅直接去了二楼,因为二楼是四、五、六三个年级,而一楼则是一、二、三三个年级,老先生的教书方法则是一人教三个年级,教完一年级的朗诵课文,就安排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写作业;教完二年级朗诵课文,就安排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做作业,或者安排三年级的教一年级的做题。由于我和张浪是第一天报道,没有新书,要等第二天才可以领,所以老先生就把我和张浪分开去和其他同学坐,我记得当时和我坐的两个人分别叫熊天应和熊奎,三个人坐一条板凳,还给我画了三八线,警告我道:“不要超过,不然对你不客气!”
时间很难熬,但幼小的我很呆滞,中午本该吃午饭的时候我也没吃,一直呆痴痴地坐在学校里,所以我记得那天母亲给我烙的饼我又原方不动地带回了家。
而第一次去学校,回家的路我也不太能找对,所以我很害怕,一看到张浪就哀求似的道:“张浪,一会儿可以回家了的话你带我回家哈!”
“还没放学呢,放学了我叫你!”张浪道。
终于熬完了这一天,放学时夕阳已渐渐泛红,回家的归程途径,则是一路向上爬,爬过水井湾,翻过去就到家了;而水井湾两旁,就是两座很高很高的大山。
“小雄,你走快点了嘛!一哈回去昂你又告你妈们说我们不等你了”,回家的路上我走不赶上张浪他们,张浪不耐烦地道。
“别管他,他要落后就让他一个人后面慢慢来!”唐梅走在最前面,和我们都拉开了一定距离,也没好声地道。
我很想哭,但我没哭,一直努力地追赶着,直至翻过水井湾,越过两座山。
不想错过《山林尽染》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