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2章 建中二年(7)兰陵萧氏太子妃(1/2)
紫云楼一共有三层,天子、公卿大臣宴饮在三楼,二楼则是酒后士子吟诗的天堂。
李诵让她在二楼的一间僻静的卧房等他。
此时已经是夕阳西下。天空的一抹残红映照在曲江之上,让阁楼染上一抹红晕,诗人说,这像少女的娇羞。
二楼上俯瞰曲江,视线并不是最佳,但是从楼上看这夕阳映照,红晕渲染,让人的心情依旧是极佳。落霞与曲江,真是这长安城风景中的极致。
前面几间传来士子的喧嚣。
这帮人不吟诗的时候也很聒噪。萧静言心想。
然而,这些人却是为了即将到来的御前奏对做准备。
“陛下问我,成德节度使李宝臣身死,其子李惟岳自立为留后,朝廷如何对之?”刚刚回来的一个士子兴奋的与考生交流考题。
“那你是怎么说的?”
“我说,自代宗以来,朝廷与河北三镇相安已逾十余年,准其为留后,是遵循祖制,若是不准,那要兴兵戈。烽烟一起,生灵涂炭,得不偿失。”
“此解甚是妥当。但我听说,陛下去年改革税制,正是为了兴兵之用,怕是不会对陛下的胃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乱成一团。
原来这就是李诵说的有无高论啊。他这个人总是这样,明里暗里的是说她说不出好话来。
然后,远远的,萧静言在廊上望见了韦执谊。
他今日是一副书生打扮,白衣秀士,气质看上去比昨日干净许多。李谊一定给他透题了。萧静言心想。
韦执谊也注意到了这位独上高楼的小娘子。他没有回房与他们争个短长,而是在楼台上也欣赏起这景致来。
夕阳的余晖照耀下,万籁俱寂的曲江前,他即兴赋诗了一首,尽显这位新科进士的欣喜与豪气。
“这位小娘子,是来陪郎君夜游曲江的吗?”韦执谊随口问了一句。
“你不认得我,”萧静言见他问话,回道,“昨日在舒王府,我见过你。”
韦执谊闻言,暗自思索了一会儿,才想起来,说道:“是你,那个奉茶的小丫头。”说罢,韦执谊有兀自摇头,这全身的穿着打扮,可不像是王府丫头。
韦执谊恭敬地作了揖,谦逊问道:“小人唐突了,不知贵小姐尊府是哪家?”
萧静言小手卷卷手上的披帛,想了好一会儿,她怎么也要卖个关子吧。“秋风起,草儿黄,天气初肃。打一个字。”萧静言与他玩起了字谜。
韦执谊听了,则是笑笑,“这个字不难解。杜工部有诗,题为登高,是伤秋之意,诗中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姑娘说的这个字,是萧字。姑娘出身于兰陵萧氏,不知我说得对否?”
“没意思。”萧静言撇了撇嘴。果然是读书人,这么容易就猜出来了。
“陛下问你问的是什么题?”萧静言换了个话题。
“李宝臣之子自立为留后,陛下问我朝廷该兴兵否?”
“那你是如何答的?”萧静言好奇地追问。
韦执谊有些会意地笑了笑,“姑娘是为郎君打听的吗?”
“当然不是。”萧静言矢口否认,“我猜,二郎一定跟你说过陛下的意思,今日对答如流,所以你方才才那般洋洋得意。不知我说得对否?”
不料被这个小娘子盘回了一局,韦执谊夸赞道:“你很聪明。你不会去陛下那儿告我的状吧?”
“当然不会,”萧静言一句否认让他放下了芥蒂,“我只是想知道,你是怎么答话的?”
“姑娘这样问我,岂不是明知故问?我的答话,自然与陛下之意相关,陛下之意当然是用兵成德,以惩戒不臣藩镇。”
“所以你也赞同朝廷用兵?”
“陛下登基两载,锐意改革,如今明君在位,正是中兴之时,我想朝野六成都是支持用兵的。”
韦执谊此话不假,扬州的两税法,她是亲眼见过的。所以这次就是不管户部喊穷与否,这仗都会打下去。
不知是不是御前奏对结束了,李诵此时回来了。见他二人在此闲聊,心里还疑惑,这太子妃什么时候这么多话了。
韦执谊向李诵见礼,方才御前奏对,他是见过太子的。
“你们聊什么呢?”他问。
“没什么。”萧静言丹唇笑齿。
“是方才御前奏对之事。”太子问话,韦执谊不敢不答。
李诵向她投来温和的目光,这叫没什么。随后,对韦执谊肯定道:“你很聪明,你会得到重用的。”
“臣谢太子殿下吉言。”被太子称赞,韦执谊当然要表现出五体投地的样子。
“是二郎告诉他的……”这声音不大不小,跟前的韦执谊也听到了气音。所以,不会向陛下告状,但是会卖给太子?
韦执谊此时的表情就差把“臣没有”三个字写在脸上了。
李诵倒是表现得很大度,说道:“看来舒王很看好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顺宗和萧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