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3章 建中二年(67)话中话(1/2)
“是金陵高刺史家的族侄,他进京了。”李诵轻声回着,先向她说明了情况,接下来才好说话。
“他去见了韦执谊?”想到是通王在平康坊带来的消息,郑瑛马上猜到了这个。
“是,”李诵点头,“看来高家已经有人坐不住了。”
“江南的情况如何了?”
“预计中秋后会催缴丝绸,十月中旬之前便与回鹘交割。”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萧静言大概理清了思路。高刺史的侄子进京打着逛青楼的幌子在平康坊见了韦执谊,这是要投靠李谊的节奏。
“所以他们想干什么?”萧静言问道。
“交好回鹘,对朝廷而言是个好差。”郑瑛解释道,“舒王要预知江南的事,他对回鹘才有把握。”
“那韦执谊为什么不直接问他的老丈人?”萧静言颇是不解,何苦还要在平康坊绕那么一大圈子。
是了,前阵子杜黄裳才出任江南东道观察使,总领江南东道的政务。而且杜黄裳本来就是卢杞派去的。
倏地,萧静言又明白过来,韦执谊和杜菡新婚不久,李谊就让他去那样的地方,老丈人肯定是很不满的。
所以他们现在交流肯定很费劲。
“韦杜联姻,政见未必相同。”李诵眼神犀利的,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透了他们的本质,“况且,杜黄裳是受卢杞打压外放出京的,他此时不想过多的卷入长安的政争。”
萧静言撇了撇嘴,所谓联姻也不过如此。
“所以殿下预备如何做?”郑瑛思索着,问道。
他眉眼轻挑,对李询所在的方向望了一眼,说道:“你们聊聊吧。”说罢,自己先回了书案。
郑瑛此时还不急着过去,她沉默着,似乎是在思索什么。
“你打算怎么做?”萧静言问她。
郑瑛顾虑颇深,言道:“通王到底是亲王,他到那个地方本就是寻乐的,我们得安插自己的人。”
“皇嫂前些日子身体不适,王妃没有想起进宫拜见,真是失礼了。”见他们交流了许久,太子这会儿才回来,李询说起了客套话。
他也是奇怪呢,坊间传言,太子妃小产是郑良娣所致,今日他瞧着,两人看上去并无嫌隙,看来是误传了。
李诵则是欣慰之笑,又讽道:“你能想起你有个王妃已经很好了,不必记挂你皇嫂。”
李询当是没听到教训,转而言其他,说道:“皇兄宫里的茶向来不错,那就给我点儿带回去给王妃尝尝。”
“这是江南特贡的明前,就算陛下不赏,通王殿下往来的富商也不孝敬吗?”郑瑛说罢,已在案旁坐下。
李询又是装傻一笑,“良娣休要挖苦我了,我不过一个闲散之人,哪认识什么财神爷啊?”
萧静言见他们已经聊了起来,干脆在李诵身边坐下,贴耳轻声问道:“他们又在打什么哑谜呢?”
“商人走南闯北,积攒的人脉不少。江南是富庶之地,这是问他江南有无人选可用。”他在她耳边呢喃,解释道。
萧静言瞳孔震惊,一句话就有了这么多名堂。
听了李询的答话,郑瑛会意地轻轻一笑,说道:“殿下每日间那么多美女歌姬环绕,我还以为也是孝敬呢,没想到都是自己的体己钱。是谁说的陛下不疼殿下,东宫这点明前,还不及您的零头。这话要是再传出去,我们可不依。”
萧静言的眼神再次望向了他,这次不等她问话,他已经先是俯首帖耳了,言道:“国用艰难,爹爹肯定是没有闲钱给他的,除了商贾,没有别人。”
萧静言憋着笑,这般阴阳怪气的本事,郑瑛也是好手。
李询的神色黯淡了下来,才夸了他们东宫一点儿茶,什么坑都给他挖好了,看来他今天不认栽是不行了。
“皇兄,你就放过我吧,”李询转而向李诵求饶了,“给我送礼的人都是京城的大户,在江南怎么可能认识人呢?”
李询再怎么远离朝堂纷争,他也知道,江南的水轻易碰不得,何况,这是东宫借他的手在摸鱼。他怎么能轻易答应。
“你刚才还说不认识什么财神爷呢?”萧静言找准时机的,呛了他一句。
所以到底是谁传出来的东宫不和的?这不是合起伙来的、严丝合缝地逼他就范吗?
李诵则是做出保证的,说道:“只要询弟帮了皇兄这次,平康坊的事再不让你插手,陛下面前也不会再去揭你的短了。”
李询将信将疑的,但是这坑不由得他不跳了。败下阵来,李询只能叹道:“希望皇兄说话算话。”
看着沆瀣一气的三人得逞的奸笑,李询心里还有怨又说道:“萧位大舅子也是平康坊的常客,你们怎么就没盯上他呢?”
“你不提他你不自在是不是?”好像是在提自家的黑历史,萧静言心里颇不痛快,怼道。
萧位的丢人已经是人尽皆知了。
李询再一次无奈投降,语气充满着苦楚,言道:“为皇兄分忧是臣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大唐顺宗和萧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