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6章 精耕细作1(1/2)
赵匡胤更加觉得丢脸,这个赵构是做了什么?竟然让后世觉得他应该姓完颜!
想到如今全天下都知道他有这个不孝子孙,赵匡胤脸色涨得通红。
【“了解作者生平以后,我们开始学习这首诗,不过在这之前,我想问问你们,你们知道水稻是怎么种植的吗?”
“田里!”“水田!”
直接点的就说“不知道!”】
因为学的是自己的诗,杨万里这次看得格外关注。
“南宋四家”中其余三人陆游、范成大、尤袤齐也在认真看着。
这些人都是出自诗书之家,自小不缺吃穿。
但是也多少懂一点农桑的,没想到后世这些学生竟然对此一无所知。
“还是过得太富足了。”陆游感叹。
【“那我们来看看这个视频,先了解一下水稻是怎么种植的,然后再来理解这首诗。”
视频里出现的是一个穿着朴素的女子,她的打扮一看就很适合干农活。
她把稻种在水里泡湿直到发芽,然后去地里犁田。】
“稻种直接撒在地里不就可以了吗?”
古早时期的人疑惑,早期水稻的种植主要是“火耕水耨”。
西汉时期司马迁《史记 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说明早期水稻种植方式比较粗糙。
早期的水稻都行直播。所谓直播就是直接把发好芽的稻种直接均匀的洒到处理好的稻田里,民间常说的“打撒谷”。
现在看到被泡在水里的稻种,不少人痛心疾首。
“这么好的稻种放水里不就泡烂了吗?”
“就是就是,这也太浪费了!”
【视频还有一个声音在旁边解释。
播种的前期工作要做好,稻田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育肥,是时候要唤醒它的神奇了。
首先,要让土地肥沃起来,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来完成。
犁田,把金属或木质犁扎入土内,通过牛的拉动将土翻过来。
耙田,通过镶嵌在木框架上的金属耙刀把犁翻上来的大块土块打碎,以便稻种的生根发芽。最好玩的就是人站在上面,像冲浪一样。
这个时候视频里也出现了各种犁的图片。
土地肥沃之后就是下种,稻种必须要在水里泡湿发芽后才能洒到田里,洒上肥料用平板木推抚平盖住稻种。
下种之后是育苗,禾苗需要一个月的育种维护才能移植,过程中需每天去育种田查看水位,水位不能高过禾苗的三分之二。】
在中国商代就出现了犁,从犁这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上利下牛——用牛就更便利了。
早期的犁,形制简陋。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出现铁犁,开始用牛拉犁耕田。
西汉出现了直辕犁,只有犁头和扶手。
至隋唐时代,犁的构造有较大的改进,出现了曲辕犁。
宋元时期的耕犁是在唐代曲辕犁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使犁辕缩短、弯曲,减少策额、压镵等部件,犁身结构更加轻巧,使用灵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犁耕的发明是农业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使个体经营农业终於成为现实,从而为封建农业最后取代奴隶制农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牛拉的木制犁仍在世界上许多地方使用,尤其是在轻质的沙土地区。
视频中出现的犁比曲辕犁更加便利。
秦时,墨家再一次收到了热烈的眼神。
被火热的眼神烫到的墨家弟子心情激动,想道:“现在知道我墨家的厉害了吧!天幕中出现的东西哪一样跟我墨家没有关系?!”
不同时代的木匠也盯着各种犁的图样,哪怕做出其中一种,就算是有差距的,那也能卖不少钱了。
之前天幕放出的各种高科技工具对于古人来说太过遥远,但是这次的犁具可是唾手可得啊!
“快!快记载下来!”不同时代,响起了同一句话。
【育苗之后下一步是移植,移植要经过两个步骤。
第一是拔秧苗,秧苗经过一个月的生长终于可以移植了,拔秧苗是个技术活:拔时手要有寸劲,秧把捆扎是一根稻草。拔秧捆扎洗泥一气呵成。
第二是插秧,插秧看着简单,其实是最考验你体力和判断力是活。在保证行距不歪的前提下往后退着走,怎么不一屁股坐到田里就看你自己的体力了。】
水稻种植还处于直播的时代想不到种植水稻还有这么多步骤。
直播的水稻有不少的缺点,秧苗的抗风性较差,由于南方雨水台风比较多,水稻在抽穗后植株易倒。
另外就是直播的田生长期间比较多杂草,而且生长不均匀还要补插空缺,不便于后期管理。
直播发棵率很低,需要的肥料也比移植的多,成本加大。植株密度容易过大,会造成减产。
家里田地多的,准备来年就按照这个方式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