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4章 安史之乱1(1/2)
【“说到安史之乱,就不得不说一个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一个不管是喜欢他还是讨厌他的人都想他早点死的皇帝。”】
李隆基以前的皇帝疑惑,这人是做了什么,竟然让喜欢他的人也希望他早点死。
武则天吩咐旁边的人:“去把李隆基带来一起看。”
【“我们先来看看安史之乱以前的大唐是什么样的。”
“唐代经历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以及武则天的“治宏贞观,政启开元”和唐玄宗的“开元盛世”之后,成为了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经济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达到鼎峰。”
“这个时候有多鼎盛呢?我们来看看诗人描绘的盛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什么意思呢?想当年开元盛世时,小城市就有万家人口,农业丰收,粮食储备充足,储藏米谷的仓库也装的满满的。社会秩序安定,天下太平没有寇盗横行,路无豺虎,旅途平安,随时可以出门远行,自然不必选什么好日子。”
“当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到处是贸易往来的商贾的车辆,络绎不绝于道。男耕女桑,各安其业,各得其所。宫中天子奏响祭祀天地的乐曲,一派太平祥和。社会风气良好,人们互相友善,关系融洽,百馀年间,没有发生过大的灾祸。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孔子感叹,路不拾遗,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昌盛,政治清明。
这是怎样繁华的时代啊。
安史之乱发生后的时代。
无数人回想起了曾经的大唐,忍不住痛哭出声。
大唐啊!
还能回去吗?
【“我们再来看政治上的情况。随着唐太宗、唐高宗等在位期间屡次开疆拓土,先后平定辽东、东、西突厥、吐谷浑等地区,使唐朝成为一个国境极为辽阔的国家。”
“你们看看这张地图,这是安史之乱发生之前的大唐。”
秦筝点开一张图,学生惊呼:“哇!原来我们以前的领土这么大。”】
安史之乱的人也惊讶。
原来这么富庶的后世,也没有收回大唐的领土吗?
【“你们看,除了大唐,周边还有好几个国家,但是当时大唐可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万国来朝,你们都不陌生吧。”
“唐朝开元时期宰相张九龄的“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以及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的《登高望洛城作》:“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都描述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景象。”
“但是我最喜欢王维的描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九重的皇宫打开了金红宫门,万国的使臣都躬身朝拜皇帝。”】
看到除了大唐之外,周边还有这么多异族国家。
汉武帝想着:“这大唐如此强盛,但是周边同样有这么多异族,虽然大唐暂时占据领导地位,可是只要大唐一有动乱,这些异族必定会反扑。”
看来除了匈奴,其余异族也要多防范,以免他们坐大。
【“但是这么强大的盛唐,也会猝不及防地坍塌。”
“虽然说安史之乱发生,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唐玄宗李隆基,有着不可推却的责任。”
“唐玄宗亲手缔造了开元盛世,却也亲手毁了开元盛世。”
“因为后来他傲慢了,他自大了,他昏庸了。”
“先说说唐玄宗的丞相吧,有三个值得说说。先是张九龄,这个人在文学和政治上都很有成就。”
“张九龄是一位诗文俱佳、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尤以诗歌艺术成就为高。在唐代诗坛上,他是继陈子昂之后,力排齐梁颓风,追踪汉魏风骨,打开盛唐局面的重要一人。”
“他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也是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
“当时唐朝虽然处在全盛时期,但是也有不少隐患。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政策。”
“张九龄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
“玄宗的宠妃武惠妃,欲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时,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张九龄叱退使者,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
“对安禄山、李林甫这些奸佞,张九龄更是痛斥,并竭力挫败其阴谋。”】
李世民不理解,有这样的贤相,而李隆基前期做得也很好,怎么会引发安史之乱呢?
难道真的是人老而昏庸吗?
李隆基感叹:“要是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