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57章 辛弃疾的北伐梦1(1/2)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苏东坡的词,并且说苏轼的词与稼轩相比,苏轼少了几分慷慨激昂,多了几分淡定从容。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稼轩,也就是辛弃疾的词,再来认识一下这个人。
因为都是宋词,而且比较短,所以今天的两节课我们就把剩下的两首词一起讲了。
而且辛弃疾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都是南宋时期的人物,学习起来方便一些。
所以这节课学习《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下节课学习李清照《声声慢》。
现在我们先看辛弃疾的《永遇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
“济南二安”是清代王士禛提出的,辛弃疾和李清照两人都不知道这个合称。
李清照比辛弃疾大了56岁,辛弃疾回到南宋之后,李清照已经去世。
天幕讲解他的词,必定会提到腐朽的朝廷,辛弃疾原本心情非常沉重。
看到这里,辛弃疾想表现得轻松一点,对好友陈亮说:“原来我与易安居士也有合称啊。”
陈亮也说:“你不是还与东坡居士合称“苏辛”吗?”
【现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首先要知道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给你们看张图。
这是南宋的疆域图。
宋朝南迁之后,偏安一隅。
而辛弃疾却一心只想北伐,他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一生坚决主张收复中原,力主抗金。但一生壮志未酬,一腔忠烈之气化为慷慨豪放的诗词。
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决定了辛弃疾诗词的基调。
慷慨激昂之下,难掩壮志未酬的悲愤。
给你们讲个地狱笑话。
辛弃疾自幼苦读诗书典籍,潜心习武练功。他从小立志报国,一心一意要恢复中原。
最终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有名的文学家,他的宋词成就最大。】
大唐的人看着这张图。
“这就是我们之后的朝代吗?疆域这么小的吗?”
尤其是有之前大唐的疆域图作对比。
再听到这个地狱笑话,很多人第一时间就理解了意思。
一心报效国家,最后却以诗词传名,这个笑话属实是接地府了。
现在的辛弃疾还没有心灰意冷,还在坚持劝朝廷北伐。
现在也忍不住悲凉的笑了笑。
“诗词闻名啊......”
【再仔细看看辛弃疾的生平。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他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二十三岁率众回宋,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说到这里,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辛弃疾参加的抗金起义军是由一个叫做耿京的人领导的,当时队里有个叫义端的和尚,私自盗走了军中大印。
辛弃疾知道此事后,连夜骑马追杀义端。
两个人,两匹马,一前一后。前面的慌忙逃窜,后面的执剑追击。
追上之后,一剑刺穿对方胸口。
李白的诗很适合描述这个场景。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躺着看天幕,“这样想来,后生可畏啊!”
【除了这件事之外,当时还发生过一件事。
耿京的队伍里,有个名叫张安国的军官,这个人心怀叵测,为了得到金国人的赏赐,残酷地杀害了起义军首领耿京。
当时辛弃疾正在奉耿京之命前往江南,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愤怒非常,决定给耿京报仇,惩处叛徒。
于是他挑选了五十名勇士,趁着夜色,摸进了有5万之多的金兵大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抓住了正在跟金兵喝酒的张安国,然后飞速撤退。
他们不分昼夜的赶回南宋,将叛徒交给了南宋朝廷,叛徒被斩首示众。】
“彩!”
“干得好!”
宋以前的时代,不少人拍手称快。
原本以为这辛弃疾既然以诗词闻名,必然是不擅军事的。
他所谓的领兵上阵,报效国家,说不定只是文人的夸口而已。
现在看来,辛弃疾至少也是一员猛将啊。
怎么就成了一代词宗,却没有军事上的成就呢?
有点理解之前的地狱笑话了。
辛弃疾也回忆起这段故事,那个时候的他是多么的意气风发啊,一心想着要干出一番事业。
【“辛弃疾到了南宋之后,当时在位的皇帝是宋高宗赵构。
既然是赵构嘛,大家就都能明白的吧。”
“明白!”“完颜构嘛!”
“没错,所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