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0章 辛弃疾北伐梦4(1/2)
【再结合时代背景,韩侂胄想通过北伐巩固地位,他没有看清局势,只是为了自己能建功立业,岂不是跟刘义隆一样?
所以辛弃疾引用这个典故,主要是为了借古讽今。
警告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同时表达了对南宋主和派的不满和讽刺,对明君的企盼,以及自己收复中原的决心。】
“幼安,你这词现在被天下人所知,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你对朝廷的不满,你要当心啊,“乌台诗案”的例子尚在。”
现在的辛弃疾还没有写出这首词,友人担心他也会因为诗词下狱。
“无妨,但凡被这天幕刺激一下,能让朝廷坚持北伐,早日复我河山,就算下狱又如何?”
【下面这两句可以联系在一起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从北方南来,到写此词时已经过去了四十三年。
这四十三年中,金国与宋朝战事不断,连年不绝。而作者虽一直极力主战,并为收复故国不畏艰难,戎马一生,但眼看英雄老去,机会不来,于是心中自有一腔无从说起的悲愤。】
“四十三年啊,竟然等了这么多年。”
现在的辛弃疾还年轻,虽然北伐的志向不改,但是看到自己坚持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有实现上战场的梦想。
也忍不住低叹一声,但是不过一会,又忍不住燃起希望。
有了这天幕,官家应该会北伐了吧。
【接下来又有一个典故。
就是上一个典故里面,追击刘义隆的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后来改为祠庙,称佛狸祠。
“佛狸”指的是北魏的皇帝拓跋焘,当时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
而这里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
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
作者引用这个典故,表达了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对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担忧,以及自己收复中原的决心。】
【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
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说明中原人们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竟在佛里祠前频繁地祭祀。
同一情景: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处在异族的统治之下,词人不堪回首,却为何写百姓的欢庆?
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作者非常痛心的事。
可堪回首,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警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我们再来看最后一句。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是战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廉颇是赵国末期的主要将领,为赵国征战数十年,,破齐败燕,守卫长平,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但是赵悼襄王继位后就解除了廉颇的军职,派乐乘代替在外领兵的廉颇。
廉颇因为受到排挤而发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走。
廉颇也离开赵国,投奔魏国。
魏王虽然收留了廉颇,但是对他却不重用和信任。
赵国多次被秦国围攻,苦不堪言。
赵悼襄王想复用廉颇,廉颇也想被赵国重用。
于是,悼襄王派遣使者去带着一副名贵的盔甲和四匹快马到大梁去慰问廉颇,看廉颇还是否可用。
结果廉颇有个仇敌郭开,他担心廉颇再次得势,于是贿赂了使者。
使者见到廉颇以后,廉颇在他面前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还披甲上马,表示自己还可有用。
但使者回来向悼襄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可是和我坐在一起,不多时上了三次茅房。”
悼襄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再任用他,廉颇也就没再得到为国报效的机会。】
“郭开!小人何敢?”
廉颇当即就拿上武器,准备杀上郭开的府邸。
半路上被蔺相如拦了下来。
“廉将军,此事一出,王上必定会处置郭开,你用不着自己亲自动手,还能落得一个大度的名声。”
现在的赵王是赵孝成王,对于廉颇还是重用的。
战国时期的人第一次听到“战国四大名将”的说法。
这四人同时期的几个国君,决定立马招揽四人,招揽不到的,也要想办法在他们还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