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6章 劝学2(1/2)
【荀子早年游学于齐国,曾三次担任当时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齐国有人诋毁荀子,于是便前往楚国,被春申君任命做了兰陵县令。
春申君去世后,荀子被免职,在兰陵一直居住,直至去世。
荀子也曾经去过秦国,荀子认为秦国的国理民政策是最好的,但是却有一个缺点,就是轻视仁德士君子。
当时秦国经过几代变法,依法治国,已经没有儒家的生存之地。
但是荀子看到了法家的威力,后来他的著作也掺杂了一些法家思想。
他教出来的学生,李斯、韩非也都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以至于有人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
大秦,秦始皇明白,现在虽然统一了六国,但是大秦内里的弊端还有很多。
军功授爵,让大秦成为了虎狼之国,却在六国统一之后,也让以军功上升的人没有了上升渠道。
以及六国的臣民还没有完全屈服。
还有极度地缺乏中低层官员,尤其是天幕出现以后,带来的信息,让大秦更加的缺乏各种人才。
虽然儒家的思想确实跟大秦一直以来的理念不合,但是现在的大秦需要做出改变。
秦始皇决定重启稷下学宫。
不管是什么学说,只要是有利于大秦统治的,都可以在学宫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也让现存的六国贵族将年轻的贵族子弟送到学宫学习,等他们接受了秦国的教育之后,再参加考核,看情况授予官职。
如果不送来的,就是有反心,直接按律处置。
重启稷下学宫的消息传开后,不少学派的人都来报到了。
后世只知道儒家独大,他们怎么能落后呢?
现在稷下学宫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儒家的人知道,我们也不是吃素的。
要辩论,就来稷下学宫一辩高下。
除了法家之外,墨家是一早就在的。
所以在未来,百忙之余,各个学说的人还要抽空去辩论一番。
甚至有性子急躁的,辩论之后上头还会打一架。
【荀子的主要思想我们简单的说一下。
宇宙观:“制天命而用之”。
在荀子看来,与其迷信天的权威,去思慕它,歌颂他,等待“天”的恩赐,不如利用自然规律以为人服务。
这一点跟我们现在的思想是相通的。
认识论:“行”对于“知”的必要和后天学习的重要。
他认为认知的落脚点在于“行”,“行”不仅是知的来源,也是知的目的。但荀子的所谓行,不可作社会实践理解,而是指人的道德行为。因而所谓“学至于行”,也就是“学至于礼”,让主观的道德行为符合现实的社会道德规范。】
荀子的学生李斯等人听着秦筝的讲解,有点失望。
对于夫子的的思想,还是讲得太笼统了。
这个时候就应该讲清楚明白一些啊。
【荀子的政治观:“法后王”。
荀子批判以复古倒退为目的的“先王”观,指责“俗儒”们的“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杂学,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法后王,一制度”即是把一切都纳入新兴地主阶级大一统的制度与范围上来。
还有他著名的人性论:“性恶论”。
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荀子的这些观点我们就简单讲讲,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写作背景。
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对了,这是一篇议论文,我们会按照议论文的步骤来学习。】
对于荀子的思想概括太简单,让很多人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
虽然他们对儒家就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是想多听一些儒家的事。
他们还想着,从天幕上的消息里找出荀子以及儒家的漏洞,然后针对儒家辩驳一番。
既然没有漏洞,他们就自己创造。
荀子不是宣扬性恶论吗?你们儒家孟子宣扬性善论,你们怎么还前后矛盾呢?
然后就根据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又开启一轮新的辩论。
【现在我们先听课文朗读的音频,注意一下其中的读音。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zhong)绳,輮(rou)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you)槁暴( gǎo pu),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xing)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