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2章 练兵(1/2)
距离科举还有约三个月,何况还是州试,张元亨也不着急把全部心思都用在这个上面,对于自己的实力,这个州试也就走走过场手到擒来,真正重要的是北伐的事情。
毕竟已经答应了担任副帅辅佐童贯北伐辽国。
带兵打仗,将领的指导能力和军事水平是其次,更重要或者说真正占主导因素的还是士兵的战斗力,不然也只能沦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就像国足,用范大将军的话说,一届届换了多少足球协会主席了。国际名帅请了个遍,卵用没有。
放到军事,最典型的就是明末萨尔浒之战,虽然很多人把战败原因归结为主帅杨镐的分进合击之策,但其实根本原因还是此时建州女真战斗力高出明末明军一大截,几个昼夜一场场血战后立马奔赴下一支明军的行军地点,且每回合都不费太大力气的取胜,战力令人惊叹。
更何况很多人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不分兵后勤会崩溃的事实,那更没得打了。
而北宋末年的宋军战斗力甚至跟明末明军都没法比,毕竟明军再菜,也没有被女真人开无双,更极少一触即溃。
而北宋军,真是不好意思提起,史书看多了恐怕会让人产生逆向民族主义。
当然需要明确的一点,肯定不是种族因素,更不会是什么女真人对汉人血脉压制,那样就无法解释靖康之后十余年金军对南宋军的一系列惨败,以及大名鼎鼎的岳飞刘琦吴玠了,除非你把他们都开除汉籍。
靖康之变时金军之所以面对宋军打的像高达,除了金军本身确实战斗力强悍,将领水平高超,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还是此时宋军已经严重腐化,文恬武嬉,军队普遍不配甲,对面的金军反而个个武装到了牙齿。之所以会这样。除了人心懈怠,腐败乃是重要原因。
训练松弛更是令人发指,河北路宋军即便是禁军也早已在一百多年的长期和平中沦为一帮酒囊饭袋之徒,大半为荒年当兵讨营生的流民。强弓能拉开的人寥寥无几,骑上马没几步就摔下。
这样的军队如何能跟巅峰时期的金军打仗,自然就有了史书中那金军如战神下凡般的表演。
至于有些战斗力的西军,就像之前所说的由于长期与西夏在横山地区的堡垒争夺战,已经不习惯于原野上的大兵团野战,因而也在北伐辽国和抵抗金军南下的战争中打出了灾难级发挥。
所以张元亨现在要做的,就是训练出一支敢于野战的强军,也许拯救不了大局,但至少可以为张元亨所用,成为他日后争夺天下的初始砝码。
张元亨把意见提给了赵佶,赵佶不由分说就拨给了他五千禁军,虽然张元亨想请得一笔军费重新募兵,但赵佶却有他自己的心思,重新募兵那就很容易让这支部队变成只效忠张元亨的私兵,这在大宋朝乃是大忌。
调现成的兵给他,这样就没有新兵那么好洗脑,更重要的是军饷是由朝廷发,这样无论如何也变成不了张元亨的私兵。
张元亨如何不知道他的心思,但也只能照办,不过调现成的禁军未必没有好处,因为就算训练再废驰,也还是有一些基础,而不是一纸空白的新人。
张元亨在汴京城外的十几里外的荒地中开辟了一处军营,开始了他的练兵计划。
首先也就是最基础的就是盔甲,打仗可以没有武器,但一定不能没有防具,不然就是被对面开无双割草的爽局。
张元亨特地请求赵佶从东京武库中调出五千套全副铠甲,赵佶虽然心在滴血,却也只能照办。
士兵们还从未穿戴过盔甲,一片怨声载道。
张元亨怒吼道:“腌臜东西,打仗不穿盔甲你们是有金刚不坏之身吗,你们将要面对的契丹兵女真兵可是个个铁疙瘩”
一听这话,士兵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配上沉重的盔甲开始训练。
首先进行的便是军队阵型的改变以及提高近战能力,北宋军队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过于强调远程制敌而怯于近战,以至于后期北宋军队普遍构成是七弓三枪。远程弓箭兵的比重能达到近七成,虽然远程作战能力提高,但一旦被对面尤其是被对面的重骑兵近身,那就是一边倒的被屠杀局面。
在冷兵器时代,衡量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近战能力,往往一支军队腐化的标志就是开始怯于近战,宋军是如此,后世的明军清军、淮军也是如此。
在与欧洲列强的战争中,清军往往在火器对射阶段还能打的有模有样稍落下风,可一旦对面开始刺刀白刃战,就一触即溃,扔掉武器跑路。
而淮军在朝鲜战场上面对白刃冲锋的日军,撒腿就跑,以至于上演了两昼夜就从平壤跑回到了辽东的军事奇迹。把一大堆当时最先进的西洋武器扔给了日军。开启了甲午战争一系列惨败的序幕。
而现在张元亨要做的就是增加长枪的比例,面对辽军金军这样以骑兵见长的军队,宋军缺马的无奈现实下,就必须大力发展长枪步兵,如林的长枪方阵莫说是骑兵,就算是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心底发咻。
也许进攻由于步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穿越北宋,我吊打女真人》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