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前传 家破人亡 苦难中学习生存 第十六章 三叔?三叔……(1/3)
好书推荐:
在五月十九日那天,文箐听得陈大福在大门口大声地道:“三爷来了!三爷来看二老爷了。”
话音落处,他正躬身领着一个戴方巾、身着淡青道袍的男人进了院子,后面还跟了一个穿着粗布圆领的随从。周夫人迎了出去,见过礼,领了文箐,文简,姨娘都打过招呼。来人,也就是三叔,给了两个小人儿见面礼,就是一个银锞子。然后在厅里相叙了一段。文箐看这个周三爷和周大人点像,年轻了些,不知多大了,但相较起来又少了好几分宽厚,多了好些市侩。穿着嘛,看料子挺好的,着的是绸,略略有点要发福的感觉,个子不太高,但也过得去。当然,初次见面,不知道为人如何。可是这一开口后,周三爷言辞里说是担心周大人担心二哥二嫂和侄子侄女儿,只是听了一些费话后,周夫人问了家里人的好。那边周三爷便开始大吐苦水了。“嫂子您不知道啊。您四年多前随二哥去了成都府,不在家,家里的营生,爹他老人家哪里曾管过这些,向来是撒手作他的诗画他的画,或者是三五朋友就是聚会赏个花,买个物件把玩一下,只会花钱,哪里能挣钱。其他人也都不太会,家里现在用钱也很紧张,弄得拆东墙补西墙的。”停顿了一下,看周夫人没接口,就继续道:“姨娘年龄大了,管点儿家还成,内宅打理了,可是这地啊,铺子啊,需得有人时时盯着啊,她那点儿精力哪够。就是四弟,也是个不成器的,只学了爹爹的玩性,没有爹爹的学识,更只会花钱了。三姨娘也只生了个妹妹,更是不济事的,连院里的事也不会管的,也帮不了我姨娘来主持中馈。”“三弟你也知道我们几千里之外,手长袖短帮不了忙,自然是家里有劳三弟照应了。”周夫人很是无奈。“是啊,我没办法,只能出了北京的将要从家里拿钱。我也只能咬牙坚持。二哥现在出了这些事,一家子人都极为担心,希望二哥能尽快好转。要不然,只能卖江南的产业了。听说您已经把嫁妆田和一个铺子转给了族兄,不知道以后还差多少?”周三爷一副我好辛苦状,最后又是试探性的问一句。且说听得周三道了这番话后,周夫人捏紧了帕子,气得直咳。过了好一阵,气色方才平定,陈嫂忙端了水杯侍候。“真是让三弟操了这么多心,你二哥一定会感激你如此友悌。便说他身体不好,就是我如今身体也不太好,只怕也得连累三弟,到时如果用钱,还得请姨娘和三弟多多周转接济一下。毕竟,江南的铺子和田地虽然目前都因为老太爷还在的缘故没分到各房名下,可那都是母亲大人在世时经营得的。至于母亲当年的陪嫁都早就算公中了,便是我那份嫁也是算公中按家业来分的话,我那份嫁妆自然还是分到我们这一房,公中的部分则少分一份,抵了。三弟是要与我换铺子吗?想,就是家里真要银钱紧张到没法了,到时就处理一部分吧。总是人比钱我们,不是?”“是,是。二嫂说的对,我那也只是说说情况,哥嫂在这边,不清楚帐上的花费,因此我也就告知一下。尤其是闹水灾,一下子收成都不好了,田里的稻子就是立得起来的也得要成空秕了。嫂子嫁妆,自然是分到二哥名下,我与三弟哪里好意思要过来。至于银钱周转,那是自然,兄友弟恭,我应该的。”
周三爷没讨了便宜,反而觉得被二嫂嗤弄了一番,什么话都给堵回了,全没了。三弟此来可是要接济一下二哥二嫂?”
“啊?”
周三爷没想到被周夫人反将一军。忙道:“那可是一大笔钱啊,能买几顷上好的地了。”
“是啊,只是那钱却是从嫁妆铺子里拿的,也算是半个公中吧,如今也没办法,只能当作先前我娘家少给了我一个铺子罢,要不又能如何呢?”周夫人极为无可奈何地叹口气。周三爷郁闷地要掌自己一嘴巴子,明明想好的话,二嫂偏能把话一转,本来想说女方嫁妆铺子本已算公中,那就算是公中的钱买的货,如今损失了,到时分家的话,也得把这部分算作二房的事。结果话一出口,自己倒没说好,没说全,就被二嫂给端掉了。“三弟要是担心原来算你二哥名下的产业被嫂子我偷偷地卖掉的话,就不用了。那些地契都在老太爷手里呢。”周夫人看出他要问的内容,也就干脆推到老太爷那儿去,免得没完没了在这里扯皮。周三爷一愣,“哦,那好那好,这些年二哥在任上离家远,让爹帮嫂子看着也行。”然后说到后面周大人病的事,又说这儿离苏州几千里之遥,一直以来在苏州侍候老太爷了,对周大人这边就鞭长莫及了。又问二嫂怎么住这儿?不是驿站吗?他跑到驿站里去没人闹了个没意思,费了些功夫才找到这个地方。文箐在旁边听了,心里大呼:三叔原来是这么个人啊。这人要是没来多好啊,还清静了些。周夫人听得不乐意,依然耐着性子缓缓地道:“这也只是暂住,家里银钱都紧张,驿站里也要迎来送往,多有不便。你二哥需静养,所以搬到这儿清静些,倒是让三弟费了些事。只是老爷刚刚睡下,实在不好叫醒,既然三弟如此关心你二哥,不如洗漱了,暂时歇歇,去看看你二哥。只是别提钱钞的事,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明朝生活面面观》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
放弃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