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章 坦诚的两颗心(1/2)
檐下传来淅淅沥沥的雨声,薄薄的窗纸未能挡住所有的寒风,一丝寒气攀着窗缝渗入。
可顾清衍不觉寒冷,他心底名为希冀的火苗骤然升起,平日里那副轻浮的模样也消散不见。
他追问道,“那伯楚现在人在何处?可以带我去见他么?”
方允棠摇了摇头,顾清衍这才定了定心神,敛起方才有些惊诧的神色。
他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自持,淡淡问道,“你为何选择告诉我这件事?”
顾清衍自问自己给出的消息并不算过重,方允棠手中握着的,绝对不止这一个秘密。
但交代出这件事,无疑是在将她完全剖开,展现在他面前。
做到这一步,顾清衍不明白方允棠是为了表达诚意,还是为了其他。
方允棠看向窗外,她的目光飘忽不定,仿佛浸在一汪毫无生气的死水之中。
她沉默片刻,才轻笑着看向顾清衍:“你是问初的关门弟子,我们本就是一路人。只不过我想,一日不告诉你这件事,你一日便会对我心存怀疑。既然如此,不如早让你卸下心防,也方便你我日后合作。”
方允棠语气平静,俨然不见先前沉思中所露出的沉重之色。
对于他们二人而言,八年前的十二子皆是难以明言的伤痕。
每提及一次,无疑是将他们埋在心底的伤痂鲜血淋漓的解开,再重复一遍难言的苦楚。
但,方允棠不愿再将此事选择埋葬在心底。
“顾清衍,我只是为了告诉你,我与你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你我之间,无需那么多敌意。”方允棠正色道。
顾清衍唇角微微上扬,眉眼间又是平日里的那副浪荡神色。
他笑道,“这就是叫做盟友吧?”
方允棠眯眼一笑:“上次不算正式结盟,这次呢,这次你可以告诉我,你究竟是为什么在调查八年前的事情呢?”
顾清衍随着方允棠的视线一起看向窗外,他明白,方允棠所指的正是八年前,曾经的大萧十二子成为反贼的那一件事——朱雀门事变。
汉历二十五年,先帝病逝,膝下只有一五岁幼子。新帝五岁登基,改国号允和。允和二年,朱雀门发生兵变,有十二支军队内外应和,包围朱雀门,逼新帝退位。宁远侯带兵救驾,抵死相抗救下新帝,为首十二人有十人被当场枭首,剩余两人伯楚、任远不知所踪。宁远侯亲自处决十二人家眷,并因救驾有功,太后亲封摄政王,自此一直辅佐幼帝左右朝政。
而后世则称这次变故为朱雀门事变,并将当年叛变的十二子改称为十二贼,后人闻之无不嗤之以鼻。
“我知晓,你不止是为了还问初一个清白。”方允棠又开口道。
顾清衍无奈一笑:“你为何这么说?”
“问初对你十分重要,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在指引你去寻找真相。”方允棠静静道。
这些,也都是在那亭台里看画时才有的猜想。
当时方允棠一直没有细想为何顾清衍会在沈府亭台挂那么多字画,现在方才明白,顾清衍这些年对朱雀门事变的调查并非没有结果。
他布了一个局,在等待自己入局。
“顾清衍,你比我想象中的要聪明。”方允棠坦诚道。
顾清衍轻笑一声,那平素里的伪装,终于愿意稍稍卸下些许。
他指向窗下的红梅,轻声道,“我的母亲最喜欢的便是冬日红梅。”
“我们在西宁的时候,她便种了满院的红梅。她告诉我,只要有一角红梅尚在,我们就可以一直留在西宁的家中。”顾清衍眉眼染上一抹哀愁,他将手伸向红梅,两瓣梅花被寒风吹落,坠在他指尖。
方允棠这一瞬间觉着,顾清衍竟是有些破碎的。
他轻声道,“后来她死了,院子里的红梅也全枯萎了。最后一朵红梅枯死的那一天,院子里来了个素未谋面的男子,他说他是我的父亲,来接我去京都。”
顾清衍眉眼低垂,从方允棠的角度看去,根本看不清他的神色。
他说:“他为我带来了母亲的遗书,上面写着,当年顾澜为了保护我与母亲的安危,将我们母子二人送去西宁居住。他承诺,在我成年这一年,会带我回去京都,恢复我嫡子的身份。但......”
顾清衍顿了顿,他看向方允棠,眸中掠过一抹恨意。
可正是这份恨意,才叫方允棠能够感觉到顾清衍的诚意。
“那封遗书上的字迹虽然出于我母亲之手,可上面有些修改,被修改过的地方,都不是我母亲写的。我母亲身子一向健朗,却因病猝死,我想,这其中缘由许是与顾澜有关。”顾清衍说罢,方允棠便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明白了为何他会一直称呼顾澜姓名。
方允棠正欲说些什么时,小桃已经端着熬好的药汤回来。
她唤着方允棠快些趁热喝了,又小声说道,“小姐,方才我在院门外瞧见王姨娘了。她鬼鬼祟祟的,瞧着不像是要办好事的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春满棠》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