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神棍猝,留遗嘱(2/4)
两边。
我们这管它们叫门当。据村民说,门当户对说的就是这玩意,我也是不太懂。
祠堂大门没关,我迈开腿走进祠堂的一进厅里走,一进厅,就是我们这里说的仪门,也叫门厅。
通常有什么红白喜事或祭祖活动的时候,那些乐器吹吹打手就在这个位置奏乐的。
地上铺的都是青砖,年长日久,都长了苔藓了。
厅内没什么特别的布置,两边的石灰墙壁上,都张贴着一些已经褪色了的红榜。内容就是公示村里的宗族基金支出,一些乡贤修桥铺路的明细,以及一些宗族活动时间事项。
往前,就是一口天井,是南方比较普遍的四水归堂式的天井。一是排水,二是聚财。
当然,聚财只是一个风水的说法。
再过一扇门,就是二进厅。我们管这叫享堂,类似于议事厅和演讲舞台。
从小到大,我看族长都是在这里庄严的发号施令。还有主持红白事的先生唱挽歌和赞歌也都是在这里。
这里面采光比仪门那边要稍暗一点。两边墙壁上镶贴着很多大理石碑。
碑文内容我很早以前就看过,写的我们姓氏的起源,以及我们这个姬氏的迁徙的路线。总之说的就是,我是谁,我从哪来,到哪去之类的云云。
没什么特别,我们沙金这边很多别的姓氏宗祠的碑文都是这样,大差不差。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的,那就是右边墙壁正中那个最大的碑。居然只刻了一个图案,老一辈都说什么那是我们姬氏的图腾。
这个是我在别的地方宗祠从未见到过的,但我觉得除了大,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的。
往三进厅门口仍是一口四水归堂式天井,或许我们村穷怕了,才会对来水聚财,这样的风水局比较热衷吧!
三进厅,也叫寝室。
对的,你没听错,就叫寝室,十几年大家都这样叫。
这里供奉着祖先的牌位神龛。
最大的那个牌位写的是“龙城世家十三世祖天道公姬氏文昌公之神位”,据说这个是我们村的开山祖。
神龛摆有几个用大石头掏空制成的大香炉,由于常年供奉着香火,上面有很多香灰和蜡烛油的痕迹。
如果说二进厅的氛围是暗的话,这里纯粹就是黑了,白天不开灯都几乎无法看清对方的脸。
记忆里,小时候每个厅都是很光彩的,可不知后来是谁把几个窗户都给用木板给框死了,就没再打开过
三进厅最上方的两侧还有一对小门,连接着我们这里最恐怖的地方。我们管它叫后倾或者后院。
说白了,其实那就是停尸房。人死后入葬前,棺材就是放在那里。
虽说我现在已经成年了,你要我独自一人去开后院的门,说实话,我也是不敢的。
前面有说,祠堂并不是单独的建筑。有着不少毗邻的私宅。
连这个放棺材的后院也一样,这里的隔壁就住着我们村的七爷,也是神棍口中的姬老七。
隔壁的屋子有好几间,我不知道哪一间才是七爷住的。
视线也不太好,我正想去每个窗户都扒上去看看,到底哪个才是七爷的家。
刚到第一个窗户,就在这个时候,静谧的空间里,传来“笃笃笃……”这样不急不缓的节奏,有点像木棍落地的声音,又有点像菜刀剁砧板的声音,在这长廊里声音荡的很远。
我的耳朵和汗毛立马齐齐竖了起来。很想转身就跑。可此时我的腿不争气,好像灌了铅似的,根本迈不开。
由此,我内心里两个小人就开始斗争了
“不会有鬼吧?不会真的有鬼吧?”
“不会的,不会的,这个世界上没有鬼,没有鬼”
……
不知道两个小人拉扯了多久,那个“笃笃笃”的声音也愈发的近。
我沁出了一脑门子的汗,却连动手擦都不敢擦。
我开始懊悔今天的鲁莽冲动。
我真是吃饱撑的,你说我没事跑宗祠这里来干什么呢
声音还在响,不知道过了多久,慢慢,我感觉我的腿能动了,不多想,用双手试着拎起裤腿准备冲刺,跑出这阴森恐怖的地方,心里默念三个数
“一”
“二”
“三”
撒丫子就跑,可我还没跑两步。
一根棍状物体将我拦住了
一个势没收住,差点栽了个倒栽葱。
这时我看到,一张病态且毫无生气的白脸浮现在我面前。
我顿时长出了一口气。
没错,我认识他,这就是我们村的七爷,姬振坤,姬老七
很长时间没见到,没想到他已经这么老态了,虽说叫他七爷。但他只是辈分摆在那,实际年龄应该比我爸大不了太多,顶多六十出头,怎么现在已经白须白发,完全和以前大不相同了,要不是他那双无神的眼睛,我一时半会还真是认不出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乡野见闻录》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