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1章 把工厂搬到太空来(2/3)
有设计制图软件,但处理一个设计加工问题不大。
虽然YS—01号艇没有设计制图软件,但它有办法和周浩的笔记本电脑联机。于是很快,大显示屏上就出现了关于那个大蛋壳的几种外观设计。
“如果只是用来做一个特大型的遮光棚,那是非常合适的。不过考虑到你们可能要在上面加上光伏板这些,那么建议你们做一个支架。材料,应该附近就有。加工这一块,那些修理机器人完全没问题,它们本身就是为在太空生产建造而设计的。”对于基建组那一群人头痛了好几天的事情,YS—01号艇轻描淡写地巴拉巴拉了一通。
一个半小时后,JT—02号艇赶到,除了两名克隆人妹纸做驾驶员外,还有五十二个地球人,基建组的成员肯定是全上来了,其他几个工业组也都安排人跟着一块上来了。毕竟这是上太空尝试施工,必须上来参与。当然了,八条腿的修理机器人是一人带了一个。这样的话,人是五十六人,八条腿的修理机器人是六十个。
“大家注意了,第一,这宇航服的使用期限是六十分钟,所以每四十五分钟就得回来,这个,我会安排修理机器人到时候提醒大家,至于大家是回YS—01号艇,还是回JT—02号艇,自己决定。第二,在太空行走和工作的时候,修理机器人八条腿中会有两条腿用来把你们固定在它们身上,任何对你们有危险的指令都会被它们拒绝,在这一点上,请大家务必配合。”人都来齐了,那么就一边稍作休息一边开会。具体的工作安排,周浩等五十三人会自己解决,彭军只要负责打辅助就行了。“第三,只有在上一组安全回来之后,下一组才能出舱。”
还是老办法。先是用YS—01号艇上的反重力装置把那个巨型白色蛋壳运到几百公里外,然后四十八个地球人分成四队轮流利用YS—01号艇上的机械臂在修理机器人的帮助下,登上了那个蛋壳进行施工,可能是还不适应太空行走的缘故,用了十五分钟才登上蛋壳。。剩下五个人留在JT—02号艇一方面是做备用,一方面负责调度,一方面还要和两个克隆人妹纸再加上七个修理机器人负责救援工作,彭军在YS—01号艇上和YS—01号艇智能打辅助,提供三D球型激光切割锯和反重力装置。
这会议时间先是几个组长开了个碰头会,确定一下各组之间的分工以及权责利,然后各小组又各自开了一个会,确定一下组员之间的分工以及权责利,最后再开一个五十六人的全体大会。
应该来说,彭军作为二本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数学成绩勉强及格,对于基建那是是隔行如隔山,面对基建小组说出来的一个又一个数字,公式,定义,术语——什么拉伸强度,什么屈服强度,······230*230*3.14=166106(平方米)······200*200*3.14=125600(平方米)······170*170*3.14=90746(平方米)······
彭军越听越迷糊,最后听懂了——人均面积十平方米,争取人均居住面积达到四平方米。这人均面积也就比自己那大一百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两卫一厨中的卫生间大上一些。在地球上,这样的容积率确实是高得吓人,但现在是在天一星上,对于克隆人来说,人均居住面积四平方米和现在不到两平方米的人均居住面积相比,已经是很大很明显的进步了。如果还要想进步的话,那么他们中就得有不少人来参与了。
根据选定的设计,那个巨型蛋壳上面要开六个十米宽五米高的大门,作为进出的大门,然后再在蛋壳上开五排直径一米的窗口,用于采光和通风。开大门倒是很简单。YS—01号艇上的三D球型激光切割锯,正好派上用场,于是在第一组十二个地球人的注视下,一道又一道电火光中,两个圆滚滚的三D球型激光切割锯花了半小时,就把那些大门门全给切割了出来。至于那些窗口,对不起,第一组出舱时间已到,所有人被八条腿的机器人强行带回JT—02号艇。
接下来开窗口的工作,用时就有点长。直径一米的窗口,三D球型激光切割锯就无用武之地了,只能上那些八条腿的机器人。蛋壳工地上的工作场景,要是被地球上某些人看到了,肯定会被喷工作效率低下,纯属作秀。十二个人中,有测量员四名,主要工作一个是负责在蛋壳上画圈,标注出要开窗的地方,另一个是检查已开的窗口合不合格。有安全员两名,一有什么事故,里面组织撤退。剩下六个才是正本八经开窗口的,而且那活还都是八条腿的修理机器人在干,地球人全程抱着机器人的大腿。
接下来的就是制造支架了。为了找材料,蛋壳上的施工暂停了两个小时,以方便彭军和YS—01号艇智能去找符合设计要求的金属管。找,倒是顺利,就是切割花了不少时间。
按照设立,蛋壳里面需要大大小小的“V”型支架一十二组,然后再根据大小组成正面是“W”型,侧面时“V”型的一大两小三个支架,另外还支架下面还需要六个圆锥体的底座来做地基。一开始时彭军觉得很奇怪,这地基不是应该在地面用打桩机,按设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们来自地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