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9章 给飞船加个小外挂(1/3)
一小时后,JT—02号艇准时起飞。由于同步轨道上有的是同类型的交通艇,彭军打算带一两艘下来,能量就那么多,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所以JT—03号艇也就留在了地上。
飞天小组的驾驶技术比彭军这个靠自动驾驶靠开外挂的领导要强多了。彭军也就乐得偷懒,不进驾驶舱了,而是心安理得坐在客舱里美其名曰“总结前面的工作,思考后面的工作”。在彭军看来,一两个小时前出现的事情,归根结底还是准备工作没做好,第一个就是过于依赖YS—01号艇上的机械臂,目前机械臂还就只有一个,而且只有六十多米,很难满足以后的需要,有必要加长,最好还能再增加几个。这一次有飞天航天飞行小组的妹纸们解决了问题,可以后了?能解决问题的办法肯定是越多越好。第二个就是没有医疗小组,要不然当时就可以在太空进行治疗了。当然了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四人医疗小组就在边上。要不以后每次上天时都带一艘医疗飞船?
想远了,想远了。还是机械臂现实点。不过这还得征求YS—01号艇智能的态度。
一个小时后重返同步轨道。众人也就按部就班地继续投入了工作。
YS—01号艇智能以影响自己的算力为由拒绝了彭军对机械臂的不良想法。这个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毕竟地球文明比天狼星文明差好好几条街,被拒绝也就正常了。不过了,YS—01号艇智能倒是同意在YS—01号艇外壳上增加一些不需要和艇内连接的设备。
这个,彭军就一下子想不出什么符合要求的设备了。那就先去找交通艇吧。那个容易。当彭军通过机械臂来到新发现的交通艇上时,灵感来了——可不可以在两艘飞艇之间拉上一根滑索?在地球上,滑索作为新兴的娱乐项目,被称为极限运动。穿戴柔性吊具的乘客,悬挂在机动或者非机动小车下,从高处向低处飞速滑下。现在在这同步轨道上,飞艇之间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也算是具备了滑索的一个基本条件。虽然没有什么重力,也没什么高处和低处,但力学三原则在太空还是起作用的,用脚在飞艇上一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就来的。
这个,彭军也就越想越觉得有可行性。那个什么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来着,为了充分论证可行性,彭军就把这一想法广而告之了。
对于彭军的这个想法,五十多个地球人立刻表示“加我一个”。在这太空上,由于“安全大过天”,每个人出舱工作的时间不是很多,起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呆在JT—02号艇上要么睡觉,要么吹牛,现在有和正常工作不冲突不矛盾的事情出现,一个个不积极性高涨才怪。
“在地球上,滑索主要有钢筋混凝土基础,上站及下站门型结构支架,吊具(包括滑车和吊带,其中滑车分双轮和四轮,以及带限速和不带限速等形式),缓冲装置,防护装置,吊具回收装置,承载索,牵引索等组成。现在是在太空上没有重力,也就没有了自然落差。钢筋混凝土基础也可以由飞艇来代替,上站及下站门型结构支架应该可以利用飞艇外面的某些装置,这个可以参考直升飞机上绳降装置。吊具的话,暂时可以使用滑轮组加钢丝绳吊篮。”经过一番讨论,总算有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方案出来了,那么就动手吧。老规矩,彭军负责去找材料,特别是钢丝绳。其他人或是去制作滑轮组,或是出舱在飞艇外面找结构支架。
彭军的视线落到那些飞船模块上时,脑子里会出现相应的那个模块的结构图(有时候还是动态的),可如果那个模块里面要是有些和结构无关的东西,比如说仓库里的东西,在那个结构图上根本没有任何显示。也就是说,如果钢丝绳在仓库里的话,那彭军只有打开仓库后才能知道。
“钢丝绳?”飞天航天飞行小组所有天一星妹纸们一个个苦思冥想。由于她们上了飞船后都休眠去了,彭军也就问问,没抱多大希望。
“还真有一个地方有。”周瑾燕想起了一些东西。“还记得那个走钢丝绳的训练吗?”
她那么一说,其他天一星妹纸们恍然大悟。在她们来地球的路上,应该是出于某种表演的需要,所有妹纸都接受了走钢丝绳的训练,现有的一千五百六十个天一星妹纸中还有几个参与那种表演。训练和表演的地方应该就在飞船的第六节上一个类似地球上马戏团的地方。
既然飞船有钢丝绳,那么就去找吧。
带上一半飞天航天飞行小组的成员,驾驶着新入编的JT—06号艇,彭军在越来越扩散的飞船模块中钻来钻去,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挨个扫描。
可能是增加了医疗小组的缘故吧,彭军离开YS—01号艇和JT—02号艇以及太空临时工地一个小时了,无线电公频里没传来紧急呼叫。彭军呼叫过去,得到的回答都是正常顺利。当然了,这一个小时里,滑索的进展不错,首先,滑轮组的样品造出来了。四个小滑轮上下两排并列,穿进钢丝绳后不用担心脱落。其次,安放结构支架的位置也定下来了,舱门外面有一圈供人出舱检查维修设备的用于固定的扶手握把,这样的扶手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我们来自地球》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