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2章 耿直辩论气死神(1/2)
司马光道:“后人称吾为公知?公知是何意?莫不是说吾以天下为公,知识渊博?”。
司马光还不知道公知是何意,但在他看来从字面分析也应该是好词,那也必须是好词,回首他这一生:
幼时砸缸救小童,早早扬名天下知。
少年聪慧又登科,青云直上天子堂。
励精图治国康泰,提笔又写传世文。
拨乱反正人人赞,保得帝王天下安。
如此功绩,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得到一句好词,不是理所应当吗?。
闻言李亦大笑,笑声中满是嘲讽。
司马光也听出了李亦笑声中的嘲讽之意,哼了一声道:“后生,汝因何发笑?”。
李亦笑了好一会儿才止住笑声道:“公知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公共知识分子,但现实却是讽刺他们没有专业的学识素养,没有普世的道德底线,又整天发言到处批判,假装将道义与社会发展中的利弊扛在肩头,故作忧国忧民样。幸好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那些公知屁股坐歪了,站的角度也不端正,多数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因此现在公知就是指那些站在自以为是的道德制高点,居高临下,胡乱喷的家伙”。
司马光听完李亦对公知的介绍,气的两太阳冒火,三尸神暴跳,五灵豪气冲天,七窍颅内升烟,再次颤抖着手指着李亦道:“吾没有学识素养?吾没有道德底线?吾故作忧国忧民样?吾屁股坐歪了?吾站的角度不端正?吾自以为是?啊~噗~”,司马光一口老血喷出,看得出来这些话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了。
见到司马光鲜血喷出,李亦被吓了一跳,小声道:“不至于吧!不就是说了你几句嘛!我在学校整天被师生们说,我不也好好的吗?”。
司马光心想吾乃北宋宰相,斗翻过多少政敌,那些人可没一个善茬,今日怎被这后生斗成这番模样,不行,我不能束手待毙,不能让他给我扣上这些帽子,我要反击”。
司马光用长袖擦了擦嘴角的鲜血,坐正了身子,随手划了一下,一个坐垫凭空而出摆在身前,示意李亦坐下道:“你辱吾清誉,吾要与你辩论到底,不死不休”。
李亦听到司马光要跟他辩论,而且还是不死不休,示弱道:“没必要吧!我就随便说说,我把公知二字收回行不行?”。
司马光斩钉截铁道:“不行,不死不休”。
李亦之所以不愿跟司马光辩论,那是看司马光刚刚吐了一口老血,怕再激怒他,把他气死了就不好了,所以才示弱,没想到那司马光不知好歹,还要不死不休,这下可把李犄角的倔劲给激起来了,一屁股坐在坐垫上道:“好,晚辈奉陪!”。
当下一个跨越千年的辩论大会就此展开。
司马光道:“汝等称吾为公知,说吾没有学识素养?吾著资治通鉴算不上有学识素养?”。
李亦道:“那唐宋八大家怎么没您呢?”。
“咳咳咳~”,司马光被噎的不停咳嗽,好一会儿才平静下来,想了想说道:“汝等说吾没有道德底线?当年吾被鼠辈诬陷,情愿告老还乡也不愿与鼠辈争斗,保得朝廷安宁,我这不算有道德底线?”。
李亦道:“您嘴里的鼠辈是王安石吧!王安石在用人方面确实有瑕疵,但他一生致力于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可以说是鞠躬尽瘁。再从文学角度出发,王安石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样的人怎么会是鼠辈呢?”。
司马光立马反驳道:“就王安石那鼠辈,他还致力于改变我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吾大宋国富民强、社稷安康,四方蛮夷无不臣服,还需要他王安石来改变?吾看大宋的灭亡就是因为他乱改祖宗章法,搞得民不聊生、国本动摇,这才导致大宋那么快就走向灭亡,他是我大宋朝永远的罪人”。
李亦道:“从我们后世看来,王安石变法只要成功,确实能为宋朝续命,这点毋庸置疑”。
司马光道:“那他因何失败了?还不是因为他擅改祖宗律法,不得人心,引起上天降灾,失败那是注定的”。
李亦也反驳道:“上天降灾?那商鞅变法也是更改祖宗律法,那为什么没有引起上天降灾,反而让西陲弱秦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首,那又怎么说呢?”。
司马光道:“秦朝与大宋朝不同,不可等同视之,他王安石就是不得人心才会失败”。
李亦道:“错,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动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比如说青苗法,政策绝对是利国利民的,但是触及到士大夫和地主的利益,地主就勾结官府,利用百姓识字不多的漏洞,胡乱增加利息,有的甚至作假乱立字据,百姓明明借两百斤,最后官府写的字据竟然是八百斤,这让百姓怎么还?百姓们还不上只能卖地卖房,地没了、房没了、百姓们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这才会有那副流民图的出现?”。
闻言,司马光急道:“汝之言,绝无可能,朗朗乾坤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欺上瞒下,绝无可能”。
李亦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书中判官》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