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六章.谁杀人多?(1/3)
1.
“巴勾”一声,山谷里还回荡着三八大盖特有的清脆枪声,老尤班长瞄准的鬼子应声倒地。
虽然看不到老尤班长发射的这颗子弹击中了鬼子哪里,但是那名鬼子随着枪声直挺挺倒在地上一动不动,说明这名鬼子被打死了。
要不是小权子要扶着班长大叔,他会高兴得蹦起来,但是嘴里也没有歇着:打中了!打死了!肯定打死了!
林海山和雷大夫看老尤班长的眼色又不同了。尤其是雷大夫,他在省城大医院干了这么久,去年省城沦陷的时候,他救治过不少国军伤员,知道咱们国军士兵的枪法怎么样。不要说在400米外一枪毙命,能在200米打中目标甚至在100米打中目标的都少之又少,大多数拉壮丁来的士兵远远看见鬼子就开枪,十打十不中。
林海山这时候才知道带着菜刀的老尤班长并不是只会切菜,真要杀人的时候比自己厉害多了。
这时候小权子扶着老尤班长坐下歇息,就问到:班长大叔,都没见过你用三八大盖,咋用得这么熟?
老尤班长笑骂道:你才跟了我几年?这三八大盖我用了二十多年了,只有你们这帮没见识的小家伙把它当成宝。
小权子虽然嘴里没说,但瘪了瘪嘴,意思就是班长大叔多半在吹牛。
实际上老尤班长真没有吹牛。三八大盖这个三八是表示年份,可不是西历的1938年,更不是民国38年,而是日本的明治三十八年,早在1905年就定型并开始生产。
截止1917年,日本就向中国各地军阀出口了超过20万支三八式步枪。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便于向中国出口,取名“泰平公司”。当然这名称绝非希望中国能够太平,而是希望中国越乱越好。到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中国进口和仿制(阎锡山的晋造六五)的三八大盖已经接近60万支。
而红军在改编成八路军之前,装备的三八大盖已经成了装备量第二大的步枪,仅次于汉阳造。
没歇息多久,老尤班长招呼又上路了,估计剩下的鬼子斥候不敢过于接近,后面有机会摆脱了。
果不其然,再翻过两个山头,就不见了鬼子斥候的踪影。
本来小权子扛着三八大盖趾高气扬走在最前面,后来跟雷大夫打起了嘴仗。
在小权子眼里,三八大盖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步枪-精度高后坐力小,上刺刀后够长利于拼刺。独立团最精锐的部队就是一营,可最多只有不到一半的战士能用上三八大盖,一多半的战士还是汉阳造和老套筒。
所以小权子直接下结论:老兵都说三八大盖好!打得准,后坐力小,那枪管的钢材都要比汉阳造好得多。
雷大夫笑他:全是道听途说,你又没有打过。
小权子不服气:我看他们打过的。
雷大夫就说:我在省城医院的时候,替受伤的国军弟兄做过手术。好些伤员被三八大盖击中后就是形成的贯通伤。
小权子不懂了:啥叫贯通伤?
雷大夫解释道:就是前后两个眼,中间是通的。只要没有伤及重要脏器,没多久就好了。后来省城不是沦陷了吗?有一个日本军医到医院来收集我们的临床资料,碰巧是我当年在日本留学的医学院校友。我比他还高一届。他要请我吃饭,我也不敢不从。他喝醉了之后就给我讲了三八大盖的缺点,还说军部正在讨论后面换新枪,要用更大口径的。
小权子打破砂锅问到底:三八大盖能有什么缺点?那鬼子军医肯定是骗你的。
雷大夫虽然不怎么懂枪械,偏生记忆力很好,他就说:那日本军医说,现在的子弹都是尖头弹,以前的圆头弹都落伍了,但是大部分国家的尖头弹外形普遍是尖头船尾,这样空气在流经子弹表面时,会顺着船尾流向子弹的尾部,及时补充尾部的真空区,从而避免低压区的形成。这样也就阻止了涡流对弹头的干扰。
而日本的六五有坂弹虽然也是尖头,但是尾部是平尾,平尾的好处就是与弹壳贴合面积大,气密性更强,其弊端就是子弹尾部的真空区得不到大气及时补充,从而形成低压区,这样子弹的前端压强就大于后端的压强,从而阻止子弹前进,这也是有坂弹远距离杀伤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小权子和老尤班长林海山听了这番话,都犹如听天书一般:气密性?压强?真空区?这都是什么意思?
小权子接不上话,就听雷大夫讲:六五有坂弹为了减小对膛线的磨损,弹头被甲前半部分厚,与弹壳接触的后半部分薄,而滚转又会引发后半部分的铅芯向前挤压膨胀,甚至破裂,尤其弹头曾经先击穿过坚硬的物体变形后,弹头破裂的过程会变的更快。所以说六五有坂弹在200公尺内命中人体,会因为弹头变形带来很大的杀伤。不过那日本军医悄悄告诉我一个秘密,实际上六五有坂弹杀伤力最大的范围就在100公尺到200公尺之间,100公尺以内也是一穿而过,200公尺以上也容易一穿两个眼。
雷大夫肯定是背书型的学霸,不懂的知识依旧能背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抗战之杂牌手枪队》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