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13章 三路合围(1/2)
大理天定二年12月初,大理相国高泰祥率领谋统之战的残兵败将回到大理国都羊苴咩城。
一个月前,他统帅3万兵马胸有成竹出城迎敌,到今日折损大半,只剩一万回到国都。背后蒙古军仍然步步紧逼,不久便会来到这繁华富庶之地,这个都城,整个大理国的命运都已风雨飘摇。他内心凄惶不已,让兵马回军营休整、救治伤兵。之后回到相府,吩咐闭门谢客,谁也不见,他需要好好休息。期间朝中大臣,高氏宗族听闻相国回来,过来探望,都被拒之门外。
到了傍晚,皇上的御前总管曲恒奉旨过来探望,一番寒暄之后,曲恒说道皇上请相国到皇宫用膳,他知道皇帝的意思:一是问与蒙古作战经过,二是商议下一步如何迎敌,当即便随曲恒赶往皇宫。一路上见到不少人携家带口,车载马驮往城外走,想必大理军兵败的消息已经传开,很多富商大户害怕被蒙古洗劫,正逃离都城。高相国看后频频摇头,命下人通知都城守卫:加紧防备,出入城之人必须严查,谨防奸细。
到了皇宫之后,皇帝段兴智正在大殿等候,只见他一脸愁容。
先前几日连续接到战报:空和寨援军统领古沧浪及时赶到,守住空和寨;天龙寺神僧赶到空和寨大显神威,敌军寸步未进;他仍然抱有希望击退蒙古军,随后又接到战报:
高相国与蒙古忽必烈大军大战,大败而回。此时,希望已很渺茫。听闻相国已回到都城,却并未先过来见他,他心里更加不安。大敌当前必须要商议个对策出来,便命人传召相国觐见。
高相国见到皇帝后,叩头请罪。
“陛下,老臣无能,料敌不明,御敌无方,如今功败垂成,实在无颜面见陛下,请陛下治臣之罪”
段兴智长叹一口气,说道:“相国一路劳苦,虽然未能退敌,也是为国尽力了。相国请起,赐坐。”内官扶起高相国,赐坐于一旁。段兴智接着问道:“不知之前战况经过如何,蒙古军如今攻到哪里?”
高相国便把与蒙古军作战经过讲述一遍,最后说道:“蒙古忽必烈军已占据谋统全境,目前尚未向大理府进兵,东路抄合部先前被高通挡在会川城下,后绕道攻击统矢,也受阻于城下未能进兵;西路兀良合台部被天龙寺神僧挡在和寨之下。 陛下,只要此三路大军不能合围,我大理尚有一线生机”
段兴智将信将疑,凝视着高相国良久,问道:“那……相国接下来准备如何应对?”
高泰祥斩钉截铁说道:“凭都城固守!我大理羊苴咩城,东濒洱水,西倚点苍山,北、有龙首关、南有龙尾关为屏障,城高墙厚,固若金汤。即便是大唐盛世之时,唐军征伐南诏,攻至城下,最后也只落得全军覆没。何况今日之蒙古。老臣回到都城之后,已派人命威楚府演习高长寿、罗次演习高升,率军前来勤王,蒙古抄合部兵马难以攻破统矢,这两处暂时不必屯兵。只要以重兵据咽喉要地龙首关,蒙古大军想一举攻破我都城便是妄想”
段兴智听后,默然无语。两人都未说话,空气一时凝结。
过了片刻,段兴智问道:“朕听闻,善巨郡高俊、谋统府高长明都已归降,忽必烈恩遇深厚,也并未屠城。相国当真不做考虑么?”
高相国听完此话豁然站起,高声说道:这二人乃是高氏败类,一旦击退蒙古鞑子,我绝不轻饶。陛下莫非又有归降之意?臣父高福善、臣弟高禾、臣侄高明胜、高明祥、高政运、高政志皆为国捐躯,才换来大理这九年安定,难道陛下已然忘却了?臣愿与蒙古军决一死战,绝不归降!”
段兴智冷冷说道:“相国请息怒,朕无此意。如今,一切听凭相国做主”
不久,内官提醒晚膳已备好,君臣二人便共进晚膳。
第二日,西北战报传来:空和寨已然失守,和氏兄弟归降,古统领战死殉国,天龙寺众僧伤亡惨重逃回天龙寺。高相国得知后,推测兀良合台部必定会与忽必烈会师,然后两军合击龙首关。都城当前守军不足两万,便再派人催促威楚、罗次两地出兵。
当晚,去威楚、罗次催兵之人回报:两处演习以需要驻军守城为由,拒绝发兵勤王。高泰祥此时感到彻骨寒意,这两个高氏子孙眼见大理即将不保,便不愿发兵,只怕已有归降之心。如今都城守军不多,看情形,唯有背城一战。龙首关咽喉之地,不得不守,于是分兵五千去守龙首关。
没有兵马前来勤王,高相国只得又派人在城内募兵,只盼能多些兵力拒敌。
安排好之后,便准备歇息。
突然,侍从来报,统领高克紧急求见。
高相国心里一惊:高克是他留守金沙江的统领,莫非金沙江沿线有变?急忙穿衣召见。
等到高克进来,只见他满身伤痕累累。
见到相国,扑通跪倒,带着哭声说道:“相国,金沙江沿线已被蒙军强占了,我五千守军几乎全灭,只剩五百余人随我逃回大理”
高相国听完头晕了一下,清醒后忙问:“怎会如此,难道你们五千兵马抵挡不住五千蒙古军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消失的段王爷》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