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9章 大气派父子(九)(1/2)
以小见大,尊重其人之物,即是尊重其人之人。
不仅于此,阳光雨露惠及林木,也遍施花草。不久,用他的话说,是“一人有福、福了满屋”,是“良性循环”,是“幸运的株连”。他的儿子加了一级工资,当了机修组长;他的老婆经营了一个售报点,即将扩大为报刊零售亭;他的女儿吸收进了邮局报刊门市部当营业员;她的媳妇孩子多,身体不好,不再开车,调任调度员;他的大孙子进了中学,参加了共青团,二孙女读小学,入了少先队??捷报频传,喜讯纷至,车家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唯有一事仍依旧章:他的睡处依然在报春旅社门外那青石凳子上。
旅社主任汤大头和服务员们,以及隔壁锅炉厂里的一些工人,都过来和他说笑:
“车先生,车老,当官呐,今比昔比呐,咋的还到这里来受委屈?”
“大概是才混个‘圆’(员)的,等等混成个‘长’(馆长)的, 那高楼大厦就听你住了! ”
“别等了吧,我看这白天上班坐大沙发,大摇椅,晚上下班滚这青石条,太不般配了!”
“你们不懂,人不能忘本,车老这是在忆苦思甜哩! ”……
他自己对这事解释是:“不,不,机关宿舍只是名字好听,其实都很简陋。簸子大小一间,转过屁股也难。光线不好,空气也不流通,哪有这儿开阔,眼观一天月,身领八面风。再说,有你们这好店主、好邻居, 我舍不得,丢不下哇!”
舍不得也要他舍,夏天刚过,他便从这里搬家走了。
从春到秋这几个月里,他作为文史馆馆员,先后参加了一次研究会,两次讨论会,三次座谈会,四次追悼会。研究会、讨论会、座谈会,他每会必到,每到必发言,每发言心冗长,甲乙丙丁,一二三四、ABCD、中西合璧,无休无了。对人则称公台、台端、钧座、尊驾、阁下,对自己则称不才、老朽、在下、小可、吾侪;开头总是不揣冒昧、不计刍荛,结尾总是区区浅见、谨供参考。尽管主持人说明时间有限,一再婉言劝止,他一面答曰“很短很短,快了快了”,一面剪不断、理还乱,恰似一江春水朝前漫。
至于追悼会,悼词总是集体商量、专人执笔、领导核准、负责同志宣读,他不免有冷落之感。不过他每次都租(租金每次六角、比买便宜)有花圈,送有挽联。最近一次仙逝的是一位毕生从事教育工作者的老教师,他自费买了纸,写好自己送到会场悬挂起来。其联曰:
教一生书,桃李满布天下;
活八十岁,楷模永在人间。
开追悼会那天,他最先进入会场,最后一个退出会场,一直盯着自己写的那幅挽联看,并不时地找人搭讪:“这是拙作,见笑,见笑!”“在下献丑,多多赐教。”……
有位报社记者在拍摄会场景况,镁光灯一闪,他估计这个镜头准是对准他和他的那副挽联的。当即上前先握手言欢,再自报家门,最后一个要求,请那记者回去洗印照片时,多洗几张送给他,以留作纪念。
记者也是沛市人,听他自报姓车,便问他可认识“车大气派”这个人?他肃然而立,说世杰公是家先父。在过去的一段岁月里,他每一听到“车大气派”四个字,便耳热脸红,想到老人家倘若在世,至少也被列为坏分子。别的不说,单是一贯道、娶尼姑,那斤两就足够了。可这次感情有了改变,不仅坦然承认了父子关系,还顺口夸了父亲几句,说老人家名士风流,多才多艺,自己这撰挽联,写毛笔字,都是老人家生前亲授的。
他之所以如此,一是想到既然女儿能是空间物理专家,女婿能是空军基地司令,儿子能是文史馆馆员,那老爷子自己自然一定不会是草包了;二是只有把老爷子抬起来,也才显得他这个儿子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
这位记者的照片还没洗好送来,市府秘书长第三次找了他,领他一起到新近竣工的政协大楼看了看。
这是一幢九层高的办公楼并带寓所的现代化建筑,在四楼的东半,秘书长叫随行人员打开了一个一厅三室的中套房子,请他过目,如认为尚可,便请他搬住这里。
来时路上,秘书长又拿出一封信,说这是他姐姐附给他的。他仍然推托不接不收。秘书长说他姐姐在给市委、省委的信里,提到想带子女归国探亲访友,首先要看的便是他这个弟弟。他淡漠地回答说,远隔重洋,迢遥万里,姐姐已年过花甲,不必往返劳累了吧。
这时,在这新房子里,秘书长又触及这话题,他突然变了口气,说姐姐在异邦,桑梓情深,四十年久别,魂萦梦绕,趁着身体硬朗,能回来和亲友们见见面,实在是大好事。请秘书长再给他姐姐去信时,代他表示一下:姐姐归国观光,他无任欢迎。
口气为何来了个突变,起因就在这中套房子上。在前之不愿姐姐来,是不想让姐姐看到他旅社门外那住地,在后之欢迎姐姐来,是有了这么个中套,阿姐到了故乡,也才有个稍微像样的落脚之处。
表示了欢迎姐姐归国,搬家则是肯定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小巷风情》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