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66章 凿井抗旱(1/2)
六月的西北地区,白天的温度已逐渐攀升至25度左右。持续的干旱,使得河流岌岌可危,仅余的水量勉强维持着一层薄薄的水纹。
后山的井水,每次提起来也只是勉强达到半桶。曾经清澈而充沛的水源如今显得瑟缩。
而田地里,春天撒下的小麦已然枯黄,像是被无情的太阳剥夺了生机。悠悠的风吹过,让这片麦田变得一片黯淡。村民们知道,如果持续这样下去,等到秋天,或许将面临着颗粒无收的结局。
对于这一严酷的现状,陶枝只能想到凿井,一时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法子解决干旱的问题。
虽然陶枝空间的灵泉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她总不能直接在村民面前表演一个大变活水吧。
就算村民不被吓到,她也怕自己会被朝廷当妖人给抓起来。
陶枝这个月开始将鸭蛋全部存了下来,做成咸鸭蛋,咸鸭蛋如果保存得当,至少可以保存9个月。
之前换的1万多斤的主粮存了一部分在客房,其他的都被收进了空间里存着。
现在,家家户户还有存粮,还没有到彻底无法挽回的时候,时间还来得及,必须早做打算。
否则旱灾可能会持续一两年,届时收不上粮食,来年怎么办呢?
是以许多人已经嗅到了苗头,镇上的一些人家已经开始囤粮了。然而官府即刻下了令,整个北凉州,都开始限制购粮,按人头算,每人每月只能购10斤粮食。如有违者,不但罚款,还会被没收粮食充公!
这也是为了防止有钱人故意囤粮,发国难财。
可是,这政策还是让民众苦不堪言。
每人每月10斤,这哪里够吃哇……如果真的到了需要买粮才能存活的那天,这量只能维持勉强饿不死的状态。可他们家那些老人孩子怎么办?
大户人家不缺钱,但是被限制了不能多买粮,于是便想从别的州买了,再找人偷偷运回来。虽然这样很费钱但是他们也只能咬牙这么做了,只要钱还能买到粮食,他们就不会犹豫,总比到时候饿了吃树皮来得强。
然而,普通的平民哪有那个财力?人力运回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还要预防山匪,必须找人走镖。
好在陶枝囤粮囤得早,现在限购不说,粮食价格也涨价了。
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尤其是年纪大点的,经历过十多年前的旱灾的,非常担忧灾难重演。
河西村的村民们这才开始意识到陶枝前几个月拿鸭蛋换粮的举措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王里正对于村子里近日低迷的气氛,也心下着急。
于是他将大家聚集起来开会,神情严肃地说:“大家从现在开始,每日少吃点,万一连续干旱,只能靠现在手里的存粮了。”
众人心道,这还用里正您说吗?他们现在每天食量都减了一半,开始吃糠咽菜了。
“哎,我家粮食本来就少,孩子正长身体……”
“本以为躲过了蝗灾,没想到,后头还有更狠的等着我们。”
“要不,我们到时候逃荒去中州,中州虽然有洪灾风险,但起码不会被渴死。”
“你傻啊,如果真干旱个四五年,江河照样也得枯竭。”
王里正听着乡亲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无奈望向陶枝,“陶姑娘,不知道你如何看待?”
众人听到里正问了陶枝,立刻噤了声,眼含期待地望了过来。
他们眼里的陶姑娘,一定有办法!
“我觉得,眼下最重要的是凿井灌田。”陶枝的声音幽幽响起,然而,众人却面面相觑,露出为难之色。
“陶姑娘,挖一口井少说也要二三十两银子,我们如果有这个银子,村里也不会只有一口井了。”
“是啊,还有别的法子么?”
陶枝缓缓摇头,“没有别的法子了,这是眼下唯一的法子。而且不但要凿,还要多凿。”
如果时间充足,有官府参与,人力物力充足的话,在地下水流相通的地带开凿成列的竖井,其下有横渠(暗渠),然后通过明渠(灌溉渠道)把水送到农田里。这才是效果最好的。
但是他们现在没有这个条件,官府现在也不可能帮他们去建这个。
现在大家都自顾不暇,除非大量砸银子请人,可是修暗渠这个工程量还是太大,费时间。
于是,陶枝便没有说这一种办法,只能多凿几口井,以量取胜。
众人一听,还要多凿几口井,更觉这是天方夜谭了。
饶是如此,他们也没有一个人道德绑架让萧公子去花这个钱。在他们眼里,陶枝他们就像是恩人,万万没有让恩人为难的道理。
王里正沉吟许久,摸了摸胡子,“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法子,只是……耗费的钱财着实巨大。”
陶枝忍不住说道:“你们暂且放心,官府一向推崇民间凿井,银子的话他们可以先借给我。”
众人这才露出点笑容,他们想到上次官府运来的200只鸭子……继而对陶枝这说辞深信不疑。
陶枝是骗他们的呢,她并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重生后玄学大佬靠空间种田养娇夫》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