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终生免费,永无广告!
第3章 人与智人(1/3)
苏来福父子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走路说话什么的都轻松自在。
父子二人自回家的路径稍绕些即可到集市上,顺便来到集市酒房里买了坛黄酒。买多买少,二人争执了一番。苏振庭要买多,苏来福占着理说:“你今儿晚就喝一次,咱们明儿就到汉王坪去,到那儿还没有你娃子喝的。到那儿不着(zhao知道的意思,地方方言)要待多少天,现在买恁些干啥,喝不完就坏了”。所以买了最小坛五斤装的,从舍不得下馆子的父子因心情好,破费在饭馆里各吃了一大碗酸菜手擀面,由苏振庭抱着酒坛回到家。
回到家后,父子二人就准备烧窑用的工具:砖模子、转盘、瓦模、瓦轴、瓦刀等,铁制的少,大多木头做的,有的小的圆的装到袋子里,大的长的用麻绳捆好,两担子,看着挺多,却不是太重,一担就二十来斤。苏来福又取些烟叶来在簸箕里揉碎后,先取些把自己的烟袋装的鼓鼓的,余下的大部分装到其它袋子里绑到其中一个担子上,备到汉王坪时用。忙完了这些,二人坐在院里唠嗑,谈笑结合,轻松愉快。
到了晚上,按照刘神婆儿嘱咐的,加了葱温了酒,又取来一张火纸烧成灰倒进酒里,苏振庭一滴不留全喝下,把葱连叶带杆连根带须全吃下。苏来福另倒出一碗也不温直喝了,愉悦开心的一天结束。
第二天吃过饭苏家父子各挑一担上路。“路遥无轻担,千里不捎针”,担子虽轻,二人中途也歇过多次。路上认识的人,见二人挑着工具,知道又来了生意,多有打招呼还有开玩笑的,二人一一回过。
荆紫关,地处河南、湖北、陕西三省交界,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之称,汉水最大支流丹江穿境而过,它背倚群山,下临清流,西接秦川,南通鄂渚。荆紫关与十三朝古都西安被巍巍秦岭山脉阻隔。岭外,是八百里秦川,岭内,是开阔的中原腹地。古时,咆哮的丹江与狭窄的古道在这里共同构筑起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又因此地荆条遍野,紫花烂漫,这就是荆紫关名称的由来。。由于原来陆路不发达,所以漕运成为最主要交通方式。丹江发源于商洛,注入汉水,汇入长江。。丰富的丹江水力资源,使得荆襄、山陕、沪杭巨商大贾,直挂云帆,溯江而来。水运而至的货物到达荆紫关后,卸货上岸,再由车运马驮经陆路,翻过秦岭运抵名城西安。所以,荆紫关凭着优越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商贾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素有“中原小上海”,“内地小香港”之称,全长五里的清代一条衔,明清建筑错落有致,古香古色;沿丹江河而建的吊脚楼更具江南情调;规模宏大的山陕会馆、平浪宫等古建筑群向人们展示着历史的繁华和荣光。
汉王坪地处荆紫关西北边,穿过熙熙攘攘荆紫关集镇一里多路即到。汉王坪以段姓居多,少有几户杂姓。苏来福来的这家是本地突然富起来的暴发户,掌家的叫段祺章,其实原名叫段其章。据段家族人对外宣称,段家与前民国总理、皖系军政领导人段祺瑞乃同宗同祖。段其章族兄族弟为和段祺瑞名字达到一统,全改“其”为“祺”,并以“段祺瑞族家兄弟”自居。段祺瑞乃是安徽人氏,安徽此地千里迢遥,两地段姓为何是同宗同祖无人会去考证。段祺章在二十几岁时开始外出,家境就有了日新月异的巨变。段祺章因何突然发家,有人说靠段祺瑞提携,有人说靠贩卖烟土,有人说靠倒卖私盐,还有人说靠绿林起家,众说纷纭,任千百种猜测,但段祺章,只过好自己的家,只字不吐。
汉王坪是丘陵地貌,人户虽多但并不聚集,几个村落片分在几个凹洼地带。段祺章家就处在第一个村落。村落夹在二个土质山坡之间,大概有十几户人家,其家门前空旷,是地壳运动自然形成的阶梯状的梯田,枯黄的果穗已破收获后的玉米秸秆象哨兵一样列阵在田里。段祺章家往下住四户人家,房后有六户人家,再向上沿着坡脚“一”字排列五六户人家。
苏家父子到了段祺章大院门口,苏振庭担在左肩,用右手扣着兽衔门环,高大厚重的榉木实门发出打鼓一样“咚咚”之声。“谁?”便听得院内深处传一问话之声,紧接着便有脚步声向这边走来,门栓松启之声响后,大门轻轻裂开一撇,从里扭出一人来,是一个十三四岁男孩,生得眉清目秀,惹人喜爱,见到担着担子,汗水浸透了衣衫的二人,先问:“你们干啥的?”。苏振庭正要说明来意,门内传来一个男人浑厚铿锵的声音:“少川,赶快让客人进来。”,抬眼望里,便有一人身躯高大,右脸脸颊像贴了膏药长了一个大黑痣的男人,站在正屋门口对着这边说话。看来此男孩名叫少川。说语之人正是段祺章,因识得苏振庭,故让少川迎客入门。少川把另一扇门也打开,二人本就担子没离肩,径直进去了。
段祺章忙下了台阶往上迎,嘴一边说:“哎呀呀,我从沿儿(昨天的意思)到今儿就一直在望,想着你们会不会来,啥时候来,今儿你们就到了,看来你们说到做到,做事利亮(麻利的意思),我就喜欢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哎,把家伙也带来了,来来来,先放到这里,一会把它搬到杂屋里!”
苏家父子把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不想错过《愚和昧》更新?安装看书屋专用APP,作者更新立即推送!终生免费,永无广告!可换源阅读!